多因素制约 中国股权众筹蹒跚前行
业内预计众筹细则明年年初出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崔敏
王利博制图 |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门槛低、筹资灵活,创意性和多样性强的众筹模式逐渐走红,并成为诸多创业者融资的重要渠道。而对于这一模式,政策层面的支持更是接连不断。
然而,在国家密集发文进行鼓励的同时,中国众筹产业的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有业内人士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与国际上相比,国内的众筹产业尚存很多难题待破。
众筹频获政策支持
自几年前被引进中国后,众筹便很快成为市场的宠儿,一大批众筹网站纷纷成立,而政策的支持更是“万箭齐发”。
9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支持“四众”(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发展;今年6月,国务院在《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亦表示支持发展众筹融资平台。而在3月中旬,国务院在《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则明确提出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增强众筹对大众创新创业的服务能力,备受市场关注。
事实上,早在2014年,众筹模式就已经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2014年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要建立资本市场小额再融资快速机制,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随后的12月1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起草了《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进一步点燃了众筹创业的激情。
有专家表示,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方式而言,众筹更为开放,只要是网友喜闻乐见而且感兴趣的项目,都可以通过众筹方式获得项目启动的第一笔资金,这也为更多有创意,但苦于没有资金来源的人提供了无限的创业可能。
盈灿咨询发布的《2015年中国众筹行业半年报》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众筹平台总数量已达211家。
诸多问题
掣肘众筹行业发展
随着国内众筹平台不断快速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其中,尤以备受青睐和关注的股权众筹最为明显。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国际众筹产业相比,国内股权众筹行业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相关政策法律存在缺失,许多众筹创新模式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冲突;其次,众筹平台的盈利模式还较为模糊;再者,中国式众筹征信体系不健全;最后,众筹项目知识产权缺乏保护,使得投资者和发起人缺乏安全感。
而在这一系列问题中,缺乏监管始终是国内股权众筹发展的一大羁绊。
今年7月18日,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确立了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等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的监管职责分工,落实了监管责任,明确了业务边界。
随后在8月7日,证监会下发《关于对通过互联网开展股权融资活动的机构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对股权众筹进行摸底。同时强调,未经国务院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开展股权众筹活动。
业内人士称,新规连发,加速了股权众筹平台合法、合规经营的步伐。但“指导意见”也只是明确了股权众筹的监管主体,并且只是对股权众筹给出一个框架性的指导意见,并未给出详细的监管细则。
“因为监管细则一直没有出来,大家没有一个行为准则,交易架构很难标准化。”智金汇CEO杨溢告诉记者。
此外,人人投CEO郑林则认为,掣肘众筹的主要因素还在于中国目前的不诚信体系和环境,就是项目方的道德风险很大,同时,众筹平台的专业性和创新和国外众筹差距很远,国外很多平台都有自己的细分领域,国内的平台则差异化不明显。
“国内80%的众筹是照搬国外的模式——领投+跟投。照葫芦画瓢,同质化严重,导致平台众多但发展好的却没有几家。”郑林补充道。
股权众筹市场
发展空间巨大
虽然目前众筹受到众多因素制约,但业内仍然看好股权众筹未来的发展前景。
中国互联网金融青年联合会秘书长高震东表示,股权众筹市场规模还有几十倍的成长空间,能达到将近几千亿的规模。
“明年年初众筹细则应该能出来,监管方向我觉得主要还是针对在融资项目额度上限300万、合格投资人、单个项目参与200人限、项目退出机制、众筹牌照,准入门槛,资金托管等问题。” 高震东告诉记者。
有股权众筹平台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在监管细则未出台之前,上述的“指导意见”,没有对平台造成任何影响,公司业务和规划不会做任何调整。
郑林也认为股权众筹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国家层面对股权众筹的利好政策也将推动整个众筹产业的发展,不久将举办的世界众筹大会也将促进中国的众筹产业与国际接轨。
“众筹的瓶颈在于众筹平台对风险的把控。平台只有在融前做到不溢价,做好融前实地考察,确保融资每部分构成的真实性、合理性、确保融前融后一致;做到及时、透明的信息披露;做到合法、合规的经营,不触碰监管红线,众筹平台才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郑林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