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投资,一场正在加速的跑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汪晓东
“各省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目标之和将近7万亿元。”10月12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表示。事实上,这已经突破相关文件提出的5万亿元的发展目标。
《中国企业报》记者从2015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了解到,前些年,不温不火的体育产业投资正变得炙手可热,产业资本、风险投资纷纷进驻体育产业。
7万亿元体育红利
刘鹏在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上表示,国务院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印发一年来,目前已有30个省级政府出台了国务院46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各省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目标之和将近7万亿元。
“按发达国家一般水平的2%计算,我国体育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刘鹏说。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般达到1%—3%,而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目前仅占GDP的0.63%。
有业界人士预计,2015年中国体育行业产值将达6879亿元。而未来随着中国GDP的逐步增长,体育产值破万亿元只是时间问题。
据记者统计,2015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9个展厅近120家单位,政府部门和企业参加了此次博览会。
庞大的体育产业会带来什么收益?今年9月,从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竞标发布《征集2016—2020年中超联赛电视公共信号制作及版权合作伙伴》可以看出端倪。
在竞标体育转播版权中,在各家17.5亿元、40亿元、43亿元竞卖声中,体奥动力公司以80亿元的天价一举击败实力雄厚的广东广播电视台、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和五星体育传媒有限公司而获得独家转播。
“中国的体育转播版权其实并不贵。”上述博览会一家参展方认为。事实上,在对体育版权的引进争夺战中,腾讯拿下了NBA5年的版权,PPTV16亿元拿下西甲5年版权,乐视体育共拥有英超、中超等17类运动项目的赛事版权121项比赛。英超联赛未来三年的英国转播权达到50多亿英镑,仅香港地区,乐视体育就花费25.99亿元人民币。
可以做一个类比的是,2013年赛季英超实现总营收29亿欧元,其中转播权收入达到11亿英镑,上座率超过91%,全球球迷超过6亿人。而包括今年中国相继获得的2019年国际篮联男子篮球世界杯、 2020年冬奥会、杭州亚运会主办权等,都为转播权的运营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进入到2014—2015年,一项原本平常的运动突然风靡,那就是长跑。马拉松之风似乎一下子就席卷了国内,各地投资商和地方政府都在争先举办赛事。有数据显示,2014年有90万人参加了各种马拉松比赛,2015年的保守估计更是多达近200万人。300亿跑步市场被激活。
马拉松的兴起,背后就是一场巨大的经济盛宴。尽管专家称国内能盈利的只有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杭州等五六个城市的比赛,大多数赛事运营方是收支平衡或者亏损状态,但未来趋势依然被看好。
“玩疯”的体育投资
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体育产业的收入近人民币2.3万亿元,中国的体育产业的产值为2342亿元人民币,收入仅有1600亿元,但这也意味着中国体育业的发展空间庞大。
尽管发展严重滞后,2012年6月,虎扑体育网宣布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达4000万元,领投方为海通开元投资有限公司。“这笔投资必将成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海通开元的总裁张向阳曾踌躇满志。不得不说,中国体育广阔的发展空间成就虎扑网成为国内流量最大的体育垂直门户网站。
2013年中超公司收入达到3.7亿元,同比增长近100%,净利润达到1.19亿元,中超90%的营收来自于商业赞助。这个时期,各俱乐部纷纷加大引入资本,恒大、国安让中国足球变得韵味十足。体育产业化让恒大集团和阿里无法再作壁上观,一些资本大鳄开始萌动并有意染指体育。
方正证券杨仁文认为,具有体育赛事整合运营能力的公司,体育消费品或者大众体育健身公司和互联网体育公司成为未来支撑体育产业的3个标准。
事实上,杨仁文的预言正得到印证。到去年10月份,国务院印发46号文件,这为资本顺畅进入体育产业提供了宽松环境。“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5万亿元。”正当传统投资心灰意冷之时,王健林、马化腾、马云觉得机会就这样悄悄来了。
2015年,体育带给人身心愉悦的背后,是各大体育投资人的残酷博弈。
随着简政放权的深入,产业链上游资源的逐步放开,让体育产业的布局充满火药味。在马云、贾跃亭、马化腾等一批互联网“教父”纷纷倒向体育产业时,早在2011年便为中国足球砸下巨资的王健林则更加在体育产业中挥斥方遒。
今年1月,王健林宣布出资4500万欧元购买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一个月后,王健林宣布耗资10.5亿欧元控股欧洲体育传媒巨头——盈方体育传媒集团。5月,万达完成了对乐视体育的A轮领投。看来,王健林亦有意称霸国内体育产业。
再说到前不久的北京马拉松赛,预报名人数达63118人,刷新国内全程马拉松新纪录,最后只能靠抽签选择3万参赛选手。在运营方面,有专业人士估算,2014年马拉松赛事运营的收入达到20亿元,带动相关行业收入超百亿元;2015年的保守估算是50亿元,相关行业更是有增无减。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众多的跑步公司也就不足为奇了。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在资本市场出现跑步公司的身影。
激情产业也需要投资理性
体育产业也被投资人称作是激情的产业,不只是体现在运动场上的激情,更是资本竞相闯入的激情。
但很显然,中国体育产业还是一个不十分成熟的产业。
杨仁文调研认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的不足,硬件方面,公共财政预算有限,运动场地资源有限。中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在2012年大概是1.2平方米,美国是16平方米,日本是19平方米。中国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跟发达国家比差距是非常大的。
软件方面的问题是,中国现在的体育经济还属于营销驱动型,也就是B2B的,对广告的依赖比较大。对比美国会发现,美国是一个消费驱动型的体育经济,它的B2C属性值比较强。中国的体育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理念比较落后,在B2C的业务上的花费是比较低的。另外,更重要的是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还占据着完全的统治地位,有点像国企的垄断,随时可能出现市场的偏离和对资本的损害。这一点在过去的中超和CBA的引资上屡屡出现民营资本的败局。今年就有天津泰达权健的合作破裂。而这种合作破裂往往是体制性的,资本想说了算,体制不允许,就只能分开。
同时,整个市场也还是浮躁多于理性, “互联网巨头和体育公司加入版权竞标,在推广体育产业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为刚刚起步中的中国体育产业设置了很高的门槛,这不利于体育的全面发展,80亿元对比前些年的8000万元,这个跃升实在太快,如果是短期投入,体育长期发展的风险不是不存在。”晋商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李坚毅不无担忧。
杨仁文认为,人才也是制约资本在体育产业获得好的回报的重要因素,由于起步晚、发展快,人才成为大家争夺的焦点。万达体育用重金将国有体制下的中超总经理招至麾下,乐视更是将CCTV头牌主持人刘建宏挖走。这还是运营层面的,对于体育的资本运作,更是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只能是通过国际交流在成长中完成中国体育产业的资本过程。
因此,晋商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李坚毅认为:“无论是产业资本还是风险投资,在中国这样的最容易一哄而上的资本文化面前,面对的可能已经不再是蓝海,这一点要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