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证央行信贷意图不再遭“截留”?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莫开伟
从当前看,央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扩围意义重大:一方面,可增加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实力,这次9个省市加上原来2个省,可释放体量巨大的信贷资金,能有效增加信贷资金供给,为“稳增长”提供足够资金“弹药”。另一方面,央行通过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扩围投放货币方式,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和灵活性,可体现较高货币政策操作水平,且不会造成货币信贷投放大起大落,对货币供给起到平衡和稳定作用,避免货币政策过猛给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但不可否认,央行此举真正的意图是想借此盘活商业银行存量信贷资产,让商业银行合理调整信贷结构,从而挤出更多资金投向“三农”和实体经济,为中国经济止跌企稳创造条件。
但是,具体到商业银行,通过信贷资产向央行质押贷款之后获得的资金可否投向“三农”和实体经济,还真得大打一个问号。一方面,资金出于逐利本性,加上目前实体经济不景气及“三农”领域投入风险较大,商业银行可能难将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获得的资金投向央行及社会各界期望投向的领域。这并非笔者无中生有,如去年下半年以来多次降准降息,商业银行资金并不匮乏,可“三农”及实体经济资金却相当困乏,其原因正在于银行大量信贷资金通过投资理财、伞形信托等渠道流向了股市及房地产领域。可见,前一轮股市暴涨,银行大量信贷资金注入功不可没。而如今房地产回暖,甚至一、二线城市房价回升,又使一些银行将股市资金抽出,通过各级政府降低首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等政策投向了房地产行业。另一方面,央行及银行监管部门在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上,仅出台一些“窗口”劝导性指引政策,对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缺乏硬性监管约束规定,商业银行会“拈轻怕重”,在支持“三农”和中小微实体经济上蜻蜓点水,仅做做样子而已,不会将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资金全部投入经济最需要领域。虽然央行亦多次定向降准降息,可“三农”及中小微实体经济融资贵、融资难困局一直没有从根本上改观,足以说明,商业银行不会将资金按央行政策意图自觉地投向“三农”和中小微实体经济。
显然,在央行仅释放资金、银行监管部门又缺乏必要监管手段情况下,央行释放资金再多,都不可能流入“三农”和实体经济,只会使银行资金体内循环比重不断提高,不断加剧信贷资金脱实向虚,使越来越多资金注入高回报、高风险虚似经济领域。
因而,央行及银行监管部门要让货币政策真正发挥惠及“三农”及实体经济功效,必须制定完善的、配套的激励监督机制,才能确保央行货币政策功效不被打折扣,资金也不会流入“旁门左道”:其一,制定每项具体货币政策事后检查考核及效果评价体系,制定具体量化指标;对考核评价达不到要求的银行,对其高管进行诫勉谈话、撤职、提高存款准备金、扣减信贷投放规模、收回等额再贷款、禁止开办新业务、罚息等处罚措施,督促商业银行将央行货币政策释放资金投向到位,防止资金流向其他途径。其二,建立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及其他货币投放工具等专项货币信贷考核管理办法,建立专项货币信贷投放与一般信贷投放隔离机制,对专项货币政策工具释放的信贷资金投放制定专项报表,实行报表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放项目逐笔核对和面签制度,严防专项货币信贷政策释放资金流向股市、产能过剩产业及房地产等领域,从根本上堵塞央行货币信贷意图被“截留”与“转移”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