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7版:长治制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7版            长治制造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治发展路径突出“以人为本”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朱有来

长治发展路径突出“以人为本”

美好家园,共建共享。

通过继续推进环境创优工程落实“六大发展”,构建良好政商关系和发展环境;

通过继续着力项目建设攻坚,改造提升煤炭等传统产业,打造市级七大新兴产业板块,做好煤炭和非煤产业“两篇大文章”;

通过继续着力节能减排攻坚,加快生态长治建设步伐,走出高碳经济低碳发展新路,发展循环经济、兴水增绿、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

通过继续推进本质安全工程,筑牢安全第一底线,加强社会治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抓好安全这个头号民生问题;

通过继续着力扶贫开发攻坚、城镇化建设攻坚,继续推进民生改善工程,统筹“四化”发展、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

适应新常态,主动新作为。一场全新的发展模式变革和战略思维创新,正在上党大地掀起新一轮的大发展波澜。把优质增长写进民生工程

转型升级,是新常态下发展经济的工作主线。资源型城市如何破解“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摆脱新旧产业“青黄不接”的掣肘,长治一直在探索中前行。

走出对资源红利的迷恋和依赖,坚定不移地推进“延伸抓循环、转型上高端”,就成为长治在经济新常态下破解资源型城市困局的一项破冰之举。

以延伸抓循环为路径,改造提升煤、焦、冶、电四大传统产业,围绕技术改造和循环发展提档升级,不断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产业循环率,充分发挥全市传统煤化工优势,借力国内顶尖煤化工研发机构,做好煤焦化、煤液化、煤气化“三篇大文章”,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

以转型上高端为方向,全力打造现代煤化工循环经济、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七大新兴产业板块。立足市域全局,以同行业中的大企业为龙头,以上下游产品为纽带,构筑本行业产业链紧密联系的板块,形成高端引领、集群发展的突破态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这,就是长治的先行先试之举。

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曾多次提出,“我们要着力推动煤炭产业向‘六型’转变,走出一条‘革命兴煤’之路。”

“革命兴煤”,在“破”与“立”中前行。

2015年,长治市围绕“安全、清洁、高效、低碳”八字方针,谋划主题项目,确定改革课题,探索“革命兴煤”新途径,构建市场主导、清洁低碳、集约高效、延伸循环、生态环保、安全稳定的现代煤炭产业发展新体系。

当前,长治经济面临既要壮大总量,又要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这一特殊市情决定,必须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抓项目、抓投资上,全力推进“百日百项工程”开工,再掀项目开工建设新高潮;

抓好太焦客运专线、长治机场改扩建、长临高速、207和208公路过境改造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全面梳理目前全市在建项目手续办理情况,根据新的核准办法,加快完善在建项目手续;

“稳健优质的经济增长”成了2015年长治发展的主题词。打造最宜居城市

王儒林在推进“六大发展”中提出,要把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根本上摒弃“吃资源饭、环境饭、断子孙路”的发展方式。

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不合理、环境承载力弱等问题,都使长治这个“老工业城市”面临着巨大的能耗和排放刚性压力。

正是基于此,长治市的决策者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从2015年开始,全市将立足生态环境保护,加快转变煤炭产业发展方式,在节能减排上做“减法”,在经济发展上做“加法”。

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长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资源与环境的瓶颈制约日益凸显。

2015年以来,长治市把环境保护作为促进经济建设,加快实施“五五战略”的重要推力,针对不同时期的环保工作重点采取过硬措施。

严格环境保护执法,认真贯彻执行关于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着力推动环保工作由环评审批向监管执法全覆盖转变,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确保执法到位,追责到人,形成不敢污染、不想污染、不能污染的高压态势。

把环境保护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绩效考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坚决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GDP。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围绕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的要求,突出山上灭荒、身边增绿、产业富民、科技兴林、资源保护、提质增效“六大”重点工作,实施两山治本、两林富民等林业生态工程,确保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率、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

向“生态”要效益,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如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各地探索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缩影,正逐步被纳入许多城市的发展规划之中。

绿色发展,在“绿色、低碳、洁净、健康”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这是全市人民的美好愿景,也是打造中国最宜居城市的得力保障。以安全为第一防线

近两年来,长治市安全生产形势呈现出持续向好的态势,但离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仍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在加快建设现代煤化工循环产业集聚区的大背景下,将有更多大型煤化工项目落地投产,危化行业安全生产将是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和难点。

重视安全生产,怎样强调都不为过;抓好安全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疏忽。

面对新形势,长治市以推进依法治安,促进安全发展为主线,紧盯重点不放松,强化监管重服务,固本强基提档次,科技支撑保安全。

2015年以来,长治市继续狠抓安全生产,切实增强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着力推进安全发展。今年,全市加强重点行业领域源头治理,以煤矿、危化两大行业为重点,严格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计,消除工程设计缺陷,强化项目准入、选址布局、安全距离审查,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

2015年,长治市推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决策前评估、实施中风险管控、实施后效果评价等操作性程序规范,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因决策失误引发的矛盾纠纷。

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实行“日报告、周研判、月通报”制度,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

把信访纳入法制化轨道,健全群众合理诉求解决和快速导入法治渠道工作机制。总结推广长子县“民事民办、政府买单、职能下沉”,城区“社区事务管理与生活类便民服务一体化建设”和屯留县建立“六联”机制等网格化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企业来说,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对于社会来说,安全是进步的基础。

在长治,338万上党人民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建立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幸福指数”由群众打分

面对国家转型综改试验区、环渤海经济圈的天赐良机;面对全省转型发展的磅礴之势;面对全市人民期盼发展、渴望富裕的迫切愿望,长治应该怎么办?

2015年,长治市围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以产业提升为突破口,以上党城镇群建设、农业现代化、扶贫开发、民生改善为载体,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使全市发展更加健康、更富活力、更具可持续性。

市域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标志,是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经之路。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全市坚持“一核双圈”总体框架,继续把上党城镇群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加快主城区建设改造步伐,统筹推进大县城、重点镇和中心村建设。

进入2015年后,长治市的主城区改造建设,咬定“一年初见效、二年大见效、三年大变样”的目标不动摇,在继续抓好去年续建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统筹发展,关键在统筹,核心在发展,重点在载体。

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建立“以人为本、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

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配置的力度,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要素配置,加快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惠的新型城乡关系。

在过去的大半年时间里,长治市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实施农民安居工程,推进环境整治工程,深化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启动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建设宜居示范工程,抓好示范村创建工作,促进采煤沉陷区和地质灾害治理、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土地整治、生态修复与产业开发、就业创业、农民致富的有机结合;

高度重视农村群众看病难问题,探索实行一乡一院、一村一医制度,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方便群众看病。

一项项惠民之举、一系列的民生工程提上日程,有力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长治城市名片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中国好人城市中国最具投资力城市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全国创建本质安全型城市唯一试点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