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0版:全球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0版            全球化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资银行“国际化”之痛:“内忧外患”难题待破资本实力较弱、金融产品单一、经营管理模式落后、东道国政策法律风险以及国际歧视等成为制约中资银行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朱虹

中资银行“国际化”之痛:“内忧外患”难题待破资本实力较弱、金融产品单一、经营管理模式落后、东道国政策法律风险以及国际歧视等成为制约中资银行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杨清语制图《中资银行国际化报告2015》中指出,中资银行境外资产、营收和利润占比远低于国际大型银行。《中国企业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诸多制约因素使得中资银行国际化道路步履维艰。专家指出,中资银行海外扩张机遇与风险并存,商业银行应该充分论证,根据自身实力和业务特点审慎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

中资银行国际化

与国际大行相距甚远

《中资银行国际化报告2015》指出,中资银行境外资产、营收和利润占比远低于国际大型银行。近8年五大行平均境外资产、营收和利润占比分别为8.09%、6.12%和6.30%,而相应的花旗银行数值为60.29%、50.59%、50.32%,汇丰银行为48.36%、62.35%、69.05%,约为五大行平均值的8倍。由此可见,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相距甚远。该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执行所长、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及其团队合作研究并编制。

民生证券银行业研究员廖志明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截至今年6月末,中资银行海外机构已覆盖六大洲的56个经济体,若考虑参股海外银行,中资银行覆盖的国家或地区则远超56个。其分布大致呈现以下特点:境外分支机构多以香港为“窗口”,集中于亚太、北美及欧盟地区,同时向非洲、南美扩展,且对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

廖志明进一步指出,具体来看,五大行走在国际化道路前列:中行居首,工行快速追赶,建行、交行发展较为平稳,农行相对落后。股份制银行中,招行国际化程度最高,当前已覆盖8个国家或地区(包括通过永隆银行间接覆盖),中信、浦发、北京、平安、兴业、光大、民生也均已设立境外分支机构。城商行中,富滇银行一枝独秀,在老挝合资设立了老中银行。

据记者了解,2015年以来,各大银行在国际化方面均加快了步伐。中国工商银行加拿大子银行已开办人民币清算业务;中国农业银行与丝路基金开展合作,农业银行香港分行成为丝路基金第一家境外合作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伦敦子银行获得了人民币境外合格投资者(RQFII)资格,成为首家在欧洲获得牌照的中资机构;中国银行悉尼分行的人民币清算中心也已启动。

诸多因素

掣肘中资银行国际化

不过,在国际化相关业务发展的同时,中资银行也面临着重重制约因素。“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因素可分为内部与外部因素。”廖志明表示,内部因素主要为国内银行资本实力依然较弱、风险管理水平不高、金融产品较为单一、经营管理模式落后等;我国商业银行与混业经营多年的欧美上市银行在综合金融实力上存在较大差距。外部因素则为海外监管风险、东道国政策法律风险、我国跨国企业较少等;部分国家以“非市场经济”为理由禁止我国商业银行进入该国市场。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相关专家对记者表示,从诸多中资银行在国际化发展方面的案例来看,我国在这方面不仅落后于欧美银行,而且近年来随着日本银行业强有力的海外扩张,中资银行相比起来也存在明显差距。

例如,中资银行的国际化进程起步较晚,还处于海外布点、追随本土企业“走出去”的“织网”阶段,在海外员工数量、机构数量及设点国家数量上相比日资银行存在明显差距。此外,收入结构、布点方式的多元性存在差距。在收入来源方面,中资银行海外息差收入主要来自公司业务,且服务对象以国内“走出去”企业为主,而日资银行在满足国内“走出去”企业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满足当地企业的资金需求,并通过项目融资和银团贷款等方式整合信贷资源,在获得息差收入的同时获得手续费等非息收入。在网点扩张方式上,中资银行偏好于通过开设分支机构实现网点扩张。日资银行则强调网点扩张和并购扩张的综合发展,扩张方式相对均衡。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教授认为,中资银行的海外发展主要存在三点障碍,一是中资银行在海外发展的过程中普遍遭遇了一定程度的国际歧视;二是国内“走出去”相关配套政策存在矛盾,体制机制的障碍严重影响了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进度和积极性;三是国际化人才的短缺局限了中资银行的具体业务开拓。

海外扩张

机遇与风险并存

廖志明表示,中资银行应积极把握国家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确立海外发展战略,提高国际化水平。国家“一带一路”、丝路基金、亚投行等战略的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推进以及我国企业与居民对外投资的增加,都为银行提供了良好的海外发展机遇。中资银行应积极把握这些海外发展机遇,确立国际化发展战略,补充资本实力,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以国际惯例加强经营管理能力,在监管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实现业务的多元化,提高国际竞争力,循序渐进推进国际化发展进程。

专家指出,中资银行的业务模式应向全球化经营、充分融入当地市场的综合化业务模式转变,通过业务模式转变实现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应加大对经济增长前景较好、与中国贸易往来频繁、华人人口众多、银行业整体表现良好地区的海外扩张力度,如北美和东南亚地区。与此同时,顺应国家战略部署,结合中资“走出去”企业的金融需求,强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网点覆盖。

“海外扩张的机遇与风险并存”。该专家同时提醒,由于扩张策略不当功败垂成的案例举不胜举,苏格兰皇家银行、德克夏银行等都是经典的反面教材。商业银行不宜盲目进行海外扩张,而是应该充分论证,根据自身实力和业务特点审慎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指出,在国际化势在必行的今日,相关部门应继续深入研究中资金融机构的“走出去”政策,以鼓励和支持中资银行更好地走出去。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