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8版:人文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8版            人文生活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方《三体》西方火星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江雪

东方《三体》西方火星

王利博制图

月圆之夜,必有气象奇观。

美国宇航局(NASA)于美国东部时间9月28日上午11点30分宣布有关火星探索的重要科学发现———确认在火星发现液态水存在的证据。

9月29日晨,“当你纠结生活在英国与中国,就像纠结于生活在铁岭还是北京一样,这都不是事,而能否在活着的时候去‘发现液态水存在’的火星,那才是个事。”。

这是一位留学生给《中国企业报》记者的网上留言。

地球人欢乐的

恐惧与纠结

就在2015年10月6日,科幻小说《三体》作者、获奖作家刘慈欣力推腾讯一款弹幕射击游戏《星河战神》时用了“处处充满科技感,游戏一开始为玩家构建了一个诸神与凡人、战争与自由交织的游戏世界,守护星球的任务从来都不会平坦。玩家在简单的修炼后,便要独自踏上无尽的星空战场,会遇到哪样的奇遇,这个只有体验过才会知道哦”一段文字之后,何君咨询合伙人王绍凯也发表新文章:“很多看过《阿凡达》电影的人记得导演描述的潘多拉星球并记忆犹新。人兽合一,如果是艺术想象,那么未来30年,随着核心技术的突破乃至普及化,人类的进化将被推向一个新的‘奇点’”。

由此,记者“微信朋友圈”转发此文的一位企业家朋友坦言:“作者的真实意图是企业会消失吗?企业管理者们读此文,就像孩子们热爱科学那样,调侃自己,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前段时间,世界很多国家的著名企业开发、研制、使用机器人,已经给无数企业带来了恐惧。包括中国万科等企业老板都放下“用机器人”的狠话。而9月30日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MECA(显微、电子化学及传导分析仪)首席科学家MichaelHecht发布的“发现高氯酸盐对于生命而言既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但它使我们重新评估对于火星生命的认识”的新闻更是带来部分网民的焦虑,甚至发出“急求《火星发现水意味着什么》”的帖子。

10月8日,喜欢科学读物、喜欢化学仪器、探测器、小火炉子以及高氯酸根、高氯酸盐等词汇的“孩子科学迷”们开心了。尤其是《科学时报》给出“NASA成立之日起就要面对公众,因为它花的是纳税人的钱。激励年轻孩子,让他们成为下一代NASA的科学和工程团队也是任务之一”的信息后,让北京很多看《阿凡达》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挤进了北三环木偶剧院北面的科技馆。正如记者的判断那样,一位8岁小学生的医生家长表示:“世界给孩子们出了一个新话题。”

科技馆中,记者看到如此文字:人类早在1877年就开始追寻“火星人”的踪迹,频频向火星伸出“橄榄枝”。那么,当今时代,“火星上发现水”的事实,除了天文学家、物理学家、航天专家等等更加热爱未知的一切,对企业、企业家、投资人意味着什么?仅仅表明“对火星上生命的探索是人类最核心的追求”?

电影投资人的

财富口袋会更厚?

一部美国新电影的上映,如果与“科技界头号新闻”捆绑在一起,要醉的算是10月将上映的、以探索火星为主题的好莱坞大片《火星任务》。

今年早些时间里,当“凤凰”号发现了一种高氯酸根时,“火星的故事”就顿生波澜,让持续数十年“水与火星”的缠绵主题,有倾向“达到兴奋的高潮”。还有人幽默道:《火星任务》要上映了,难道美国航天局和导演找到了“受困火星的”宇航员马克·沃特尼的下落?

早些年,美国好莱坞的《火星救援》、《红色星球》大片,在切实掳走中国人几十亿元财富后,中国人还要感谢电影投资人、艺术家、明星“点燃了想象,带来了震撼”。或者,继续相信马斯克20年前的“有水,离火星移民又近了一步”的论断?还是像美国某网站文章所称,“这意味着距离NASA派人去火星已经差两步了?”

《中国企业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关于火星新闻片中“霜与荒凉”的主题,一位诗人的解读是:“人类在期待与火星生物会面的同时,也在渴望开发出新的生存空间。”

也有大学的物理学者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美国航天局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探索火星,40多年来共向火星发射了大约20颗探测器。现阶段,美国“好奇”号和“机遇”号探测车正在火星表面探索,并不断发回新数据。这些事实,都属于美国宇航局“卖关子”的文化。

当预言“到2030年,人类将成为混合式机器人”的未来学家、谷歌高管雷·库兹韦尔10月7日坚持认为“在几年时间内,人类就会成为类似神明的存在”时,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会长、企业家马云拍卖出的画作《地球》引发艺术家的“炮轰”。艺术家可以“不买账”马云所言“我画一个地球,希望人们能保护地球,保护海洋”的艺术品拍卖行为,但中国的“太空迷们”是否可以通过马云的“中国10年、20年之后能拥有更纯净的水、空气和土地”的慈善举动,审视自己是否积累了“在人类还没有可能到火星生活的时候,保护自然和水是积德之人”的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我们可否在那一天,承接住“火星的恩赐”?

10月有来自

遥远星空的安慰?

9月30日,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

一位在北京上初中的藏族少年拉措,一路小跑到登机口。在余下的十五分钟时间内,打开《火星之战》电脑游戏的拉措,见记者正在读《环球日报》“液态水激发人类探索火星雄心”一文后,直率地表示:“火星上能不能种虫草?”这个在美国生活过一年的12岁少年告诉记者,“将来要接父亲的班,做虫草生意。但是,我真担心中国人上了火星之后,还不讲卫生。”

在科学精神指引下的少年,道出的忧虑,朴素而真诚。或许,他也并不觉得上火星生活是个多大的难事。被遥远星球慰藉了多年情感的少年,更感兴趣的是那位宇航局“白胡子专家”称作季节性斜坡条带那句话时的神情,以及配合“白胡子专家”的冰清玉洁、如蛇腰般一条水痕,时而像个酣睡的婴儿,时而像个大眼睛的青蛙的液态水体存在的画面。

火星有水的信号,让地球人得到了什么?

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生鲁詹德拉·奥哈观点相似的一位中国物理学博士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关于科学精神、科幻思想、创新思维、人文情怀、宇宙梦想等,最眼前的利益是,让过去4年间火星满目荒凉、寒冷而干燥的结论,变为新的兴奋点。或者可以再给好莱坞新的冲动?

这也印证了18世纪托马斯·马尔萨斯担心“人类的繁衍终将超过可供食物的数量”的结论。就是这一思想,为达尔文和沃勒斯的自然选择理论打下了基础。

曾经读过《在达尔文的镜子里》一书的一位“企业家航天迷”在航天圈子平台感慨:“航空业未来的经济,一定跟今天的科学研究密切相关。而电影、电视剧、游戏、书籍、玩具等‘太空符号’衍生品,已经给当今的人类无法用语言实现的灵魂安抚。而在地球上,液态水是生命的关键要素。中国很多企业家也都明白,火星上存在液态水,表明火星的环境比我们原先设想的宜居性更高。”

或许,10月份,企业家们应该积极去看一场电影,别让孩子们给抢先了。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