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失去防城港这一出海口后,柳钢面临着再找一个出海口的问题。罗军表示,物流是制约柳钢最大的问题,不靠海、不靠大江,物流的压力大。而拥有一个出海口,对于降低成本、增加出口显然有着扭亏的重要意义。
柳钢武钢散了
合也出海口分也出海口行业窘境和200公里外宝钢的竞争压力不减,柳钢重新找新港口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龙
柳钢武钢散了合也出海口分也出海口行业窘境和200公里外宝钢的竞争压力不减,柳钢重新找新港口
柳钢武钢分手后,防城港与柳钢再无瓜葛。
在成为武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后,广西钢铁集团把公司住所由广西南宁市民族大道38-3号变更为防城港市港口区北部湾大道196号。从此,因防城港而起的柳钢与武钢的“联姻”走到了尽头。防城港,从此与柳钢再无瓜葛。
尽管9月初两家“分手”的消息才发布出来,但早在7月份,柳钢的内部人士就曾向记者透露:“我们和武钢的财报也不合并了,跟武钢已经彻底脱离关系了。这个重组没有了。之前合作有资产注入的问题,原来有个协议,那个协议条款没有执行。”
在柳钢副总经理罗军看来,(这个事)对柳钢关系不大。在失去防城港这一出海口后,柳钢面临着再找一个出海口的问题。对此,罗军告诉记者:“我们也有这个考虑,柳钢停牌了,也公布了一些意向,重组广西北海诚德镍业的事情还在运作,具体情况还要看运作的结果。”
防城港:“二人转”变“独角戏”
相比较于柳钢的不利地理位置,武钢的位置更令人纠结,因此在打造出海口问题上,武钢显得更为主动。
防城港项目通过两个万吨级的专用矿石泊位及10万吨级煤炭泊位,可将原材料从海船直接卸抵原料场,部分产品也可通过港口运出,降低运输成本。武钢集团将其视为集团未来发展的“生命线”。
今年6月28日,武钢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2030mm冷轧厂酸轧产线启动,成功轧制出第一卷钢。
武钢对于防城港的重视可以从该公司董事长马国强身上看出来。今年6月2日,马国强接过武钢帅印,成为武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这位新任武钢掌舵人,在上任仅仅13天后,便将首次出访的目的地选在了防城港钢铁基地。
在对防城港项目考察时,马国强表示:“防城港钢铁项目是武钢发展的未来和机遇,我们要看到武钢股份是核心,防钢是关键,必须抱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决心,把握好这一难得的机遇,将‘建成世界一流钢铁企业’从口号变成现实。”
武钢一位内部人士也告诉记者,现在的管理层对于防城港看得很重,拥有这个出海口,可以直接辐射东南亚市场,而铁矿石进口的成本也会大幅度降低。
事实上,早在2005年,柳钢股份、武钢股份的大股东柳钢集团、武钢集团就有重组之意。而到2008年9月,广西国资委即与武钢签订了《武钢与柳钢联合重组合同书》,将武钢柳钢(集团)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广西钢铁集团,其中武钢集团持有80%股权,广西国资委持有20%股权。武钢集团以现金出资,广西国资委以持有柳钢集团的全部净资产出资。
罗军也坦承,当时成立广西钢铁集团主要是为了防城港。
防城港在如今成为武钢的“独角戏”之后,仍然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从电子地图上看,宝钢的湛江钢铁项目与防城港项目都位于北部湾,相距仅200公里左右。
除了距离,两个项目基地在产品结构方面也大致雷同。国家发改委批复文件显示,湛江项目以华南汽车、家电、机械和建筑等行业用板材以及船用板、管线钢、优质碳素结构钢为主要品种,而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产品主要为满足广西和东南亚市场汽车、家电制造所需的热轧薄板、镀锌板、彩涂板等中高端板材。
“产品与区域的高度重叠使得两家面临激烈的竞争。这其中受害最大的恐怕是原来广西一家独大的柳钢。”一家钢厂高层向记者表示。
柳钢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宝钢走出上海,到了湛江。原来距离柳钢1700公里,现在距离柳钢500公里。希望宝钢是走出去,不是去搞西部大开发。
400公里的出海口梦
一位柳钢内部人士感叹,防城港是武钢的了。
此前,柳钢方面于2015年6月15日起停牌以谋划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对方为北海诚德镍业有限公司及相关公司。北海诚德镍业有限公司是广西境内规模最大的特种钢材冶炼企业之一,主要产品为镍铬合金板坯、板材、带材等。
位于北海市的这家企业距离柳州只有400公里,而北海市紧挨大海,且与防城港相邻而望。
柳钢方面称,本次重组的相关公司为北海诚德镍业有限公司、北海诚德金属压延有限公司、北海诚德不锈钢有限公司。
“柳钢想打通出海通道,在区域布局上,把东南亚市场作为很重要的方面来抓,在东南亚周边国家,搞一些销售渠道。”一位柳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柳钢着急自然有其自身的原因,罗军表示,物流是制约柳钢最大的问题,不靠海、不靠大江,物流的压力大。
而钢铁形势的不佳,也令柳钢必须想出对策。“原来的钢材品种规格相对来说通用一些,是导致我们亏损额度比较大的原因之一。”罗军说。
从最近的上市钢企披露的半年报不难看出,柳钢股份今年上半年亏损6.32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32.49亿元,同比下降28.26%,
此外,柳钢已经开始实施低成本战略度寒冬。柳钢力争完成全年28亿元(含多元产业)的降成本策划目标。
而作为全球第一大粗钢生产国,中国正借助“一带一路”政策东风,加速将本土市场难以消化的产能转向海外。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出口钢材9378万吨,同比大增五成,创下历史新高。今年1—8月,中国出口钢材7187万吨,同比增长26.5%。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立群近日公开表示,今年中国钢铁产品出口量可能超过1亿吨。这将是中国钢铁出口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
而拥有一个出海口,对于降低成本、增加出口显然有着扭亏的重要意义。王利博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