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金融投资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司债泡沫之辩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达萨

公司债泡沫之辩

近几个月以来股市的惊奇表现牢牢吸睛,尽管如此也未能完全掩盖交易所公司债市场的风生水起。其火爆程度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一个是总体发行规模,衡量市场的容量和广度。上交所曾在公司债推广活动中提到其受理的债券发行申请已过万亿元,而在公司债新政推出之前年度的交易所发债规模不过2000多亿元。然后我们看到8月份Wind口径下的公司债发行规模达1110.02亿元,单月发行量超过当月中期票据932.3亿元的发行规模,为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首次。另一个是单只债券发行规模,可以衡量市场的容纳深度。恒大地产一个月内两次累计发行200亿元的公司债,其他公司50亿元以上的发行也不在少数。还有一个就是利率,衡量市场资金成本和活跃程度。6月以后的公司债发行利率逐波走低。天恒置业4.12%的票息刚创下历史最低,远洋地产、龙湖地产、际华集团便纷纷创出4%以下的票息水平。而际华集团的票息新低保持不足月余便被万科的3.5%打破纪录,让人瞠目的是这个利率水平已经低于政策性金融债的票息。在公司债带动下,类固收信托理财产品“一票难求”,收益率迅速降低,部分信托理财产品收益率低至6%。于是有媒体采访某市场人士指出,“一堆没有良好基本面支撑的公司债竟然享受了国家信用,信用债定价都已国债化了。”而公司债与同期限的利率债之间的确出现了负利差的情况。人们对于债市泡沫的指责在“二重集团债务重整”事件之后达到高潮,这是央企首次宣布对其债务可能出现违约,但市场不但毫无负面反应,反而继续追逐各类债券,尤其考虑到近期经济数据大幅下滑,本应反映出来的信用利差扩大,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一个都没有实现,这一切似乎都更加印证了公司债市场泡沫严重的结论。

然而有来无往非礼也,很快有文章称公司债泡沫“没有想象的严重”,文章从城投债与公司债利差和两个交易场所融资便利带来的差异来说明公司债走势的合理性,数据详实,从另外的角度阐明观点。

而在笔者看来,泡沫存在与否其实没有争论的意义,泡沫,或者是价格与估值的偏离,是任何一个资本市场,任何一个证券产品都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问题在于泡沫是否严重到影响市场发展以及如何合理去调控泡沫。公司债规模的爆发增长是监管红利释放的直接结果,让更多的实体企业走入直接融资市场融资,享受融资便利,这样的泡沫不是我们欢迎的吗?公司债发行利率不断走低同样有着诸多的存在基础,比如我们货币政策的维持在宽松状态,股市低迷导致大量理财在债市堆积逐利,还有就是交易所得天独厚的进行杠杆操作的便利性等等。所以说审批机制改革带来规模的释放,市场恰好配合又提供了绝好的市场窗口和资金规模去承接这么大的公司债供给,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典型之作,是整个公司债所谓泡沫的坚实基础,所以首先从大方向上来说去诟病公司债泡沫是没道理的。诚然有人说现在的债市就像5000点的股市,说的没错,可5000点的股市的时候、大把股票市盈率成百上千的时候,也没有听到企业透支信用的指责,大家照买不误,不能轮到债市了就开始横加指责。还是要看泡沫的合理性以及可控性,比如纳斯达克有泡沫,也会很严重也会破裂,但纳斯达克市场在美国新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谁都没法否认。所以重点是我们看这个泡沫是不是可以被市场所自我修复,我们需要多大程度的市场干预,这些都该去理性的分析。

近日看到市场关注的二重集团破产重整可能带来的债务违约得到了妥善解决,可以预见市场将更加追逐国有高评级券种,低等级债券与高等级债券之间的信用利差将进一步拉大,因此对于低等级债或者所谓的高收益债券市场,其泡沫正得到也将继续得到市场的自行修复,即使高等级债券也会逐步回归理性。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对所谓的泡沫大惊小怪,耐心些理性些,才是对市场发展有利有益的。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