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4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第24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5年9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唐西市:实现“一小时穿越丝绸之路”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刘剑波

大唐西市:实现“一小时穿越丝绸之路”

金市广场-带桌案

从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战略构想后,讨论、研究、规划、设计、立项、投资、建设等已经成为相关区域未来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陕西作为路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一举一动也备受关注。尤其是陕西的企业更是跃跃欲试、探求商机,其中以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唐西市”)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积极行动,大胆创新,争当丝绸之路建设的急先锋。

前不久,由中国企业报集团、中阿博览会秘书处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暨首届‘一带一路’园区建设国际合作峰会”,更是让世界将目光聚焦到了中国的西部。而作为我国最早一批投身复兴丝绸之路文化,推动丝绸之路区域经济建设的企业之一,最近几年,大唐西市更是加快步伐,积极拓宽经营领域。把“起点”的区位优势做到极致

据了解,大唐西市紧握丝绸之路“起点”优势,在“起点”上积极挖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弘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探索、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和经营模式,在保护隋唐丝路起点———西市遗址的基础上,成功打造了集文博艺术、文化旅游、会展演艺、商业贸易、金融投资、酒店服务等多元化发展的综合园区———大唐西市文商旅综合园区。

大唐西市园区占地500亩,总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总投资80亿元人民币,规划建有大唐西市博物馆、大唐西市文化研究院两大文化事业和丝绸之路风情街、大唐西市国际古玩艺术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城、胡姬酒肆演艺中心、国际会展中心五大文化产业,形成了“以商养文、以文促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历经十余年,大唐西市以切实的行动、巨大的投入致力于盛唐商业文化和丝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成为丝绸之路文化复兴的先行者和中国文化产业的领军企业,先后当选中国国际商会、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副会长单位,并发起成立了全国民办博物馆协作体,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

大唐西市集团主动投巨资进行隋唐西市遗址的普探和发掘,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方案,实施科学规范的保护,投入约10亿元人民币建设具有遗址保护功能、以丝绸之路文化为主题的大唐西市博物馆,成为我国民营企业、社会资本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址的首例和典范,被誉为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的“五大模式”之一,被评为我国首个民营的国家二级博物馆,先后与丝路沿线十余家国家博物馆签署共建姊妹友好馆合作协议,多次互换展览。开馆5年来,共免费接待中外游客约400万人次。

时任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佩赛特考察大唐西市博物馆时题词:“大唐西市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大唐西市博物馆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大唐西市文化研究院十多年来深入研究、整理隋唐商业文化和丝路文化历史文献,编撰、出版《大唐西市文化丛书》、《丝绸之路研究丛书》20余部,组织召开了“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论坛10余次,推动了学术研究和中外文化的交流。文商旅综合园区内“一小时穿越”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9月27日,大唐西市丝绸之路风情街盛大开街,成为我国第一个全景展示丝绸之路沿线20余个国家历史风貌、异域风情、文化旅游亮点的特色街区,使游客可以原汁原味地体验、欣赏、消费来自丝绸之路的特色商品、特色餐饮、特色演艺和特色建筑,实现“一小时穿越丝绸之路”的梦幻之旅。

大唐西市国际古玩艺术城是国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管理最规范的文化艺术品交易市场。国内外千余家古玩商和文化艺术品经营机构云集在这里,成为古都西安新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大唐西市连续承办了五届由文化部和陕西省政府主办的“中国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活动”,投资建设了大唐西市非遗城,将陕西107个市县的非遗项目汇集起来,进行系统研究、产品展示和活态传承,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大唐西市建设有国际会展中心、艺术馆、金色演艺大厅,依托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和大型场馆设施,每年举办“丝绸之路商旅文化博览会”、“大唐西市春节文化庙会”和“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系列活动”等三大会展品牌活动和40余项国内外大型展览和文化论坛,吸引了众多知名专家学者、文化机构和数百万游客前来交流考察和参观,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打造了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的高端平台,成为陕西乃至全国的著名文化会展品牌;大唐西市秉承盛唐长安西市文化交流和时尚娱乐中心的历史文脉,打造“胡姬酒肆”丝绸之路演艺中心(已被文化部列为“2015年丝绸之路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形象地再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沧桑、名人轶事、文化沿袭和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功绩。一条丝路两城歌的经典策划

2010年起,大唐西市策划实施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陕西省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丝绸之路万里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

这项迄今为止中国美术界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历时最长、途经国家最多的跨国艺术交流与创作活动,已经组织100多位著名艺术家到丝路沿线国家采风考察,创作的200多幅反映丝绸之路遗址遗迹、民风民俗和地域特色的精品画作,参加了中国与土耳其建交40周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中国与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尼亚建交20周年等庆典活动,传播了中国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新丝路理念,受到丝路沿线国家的高度评价,成为国家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品牌活动和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创新之举。

此项活动今年将突出进行“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的考察创作。此外,从今年起将特别邀请国外美术家对丝绸之路中国段进行考察创作,开创文化“请进来”的新模式。

2014年,大唐西市策划承办了“一条丝路两城歌”文化交流主题活动,使代表西方文艺精粹的意大利歌剧和中国百戏之祖的陕西秦腔首次同台献演,在丝路起点唱响了“东长安、西罗马”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同台戏,在丝路沿线国家引起了热烈反响。在2015年5月的“第十九届西洽会暨丝博会大唐西市文化分会”期间,大唐西市策划举办了“一条丝路两城歌”中国和西班牙文化交流主题活动。中国的古琴、秦腔、民歌和西班牙的歌剧、弗拉明戈歌舞同台献演,共同演绎了“东长安、西马德里”的文化交响乐,在西班牙等沿线国家引起轰动,形成了丝路文化演艺新品牌。实现国际合作的经纬交错

大唐西市以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和复兴丝绸之路文化为己任,开创了以社会力量、民间资本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址的先河。

据悉,大唐西市的“网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国际博览园”、“丝绸之路风情街”、“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城”和“丝绸之路文化创新工程”等“五丝工程”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国际机构、商会组织和企业给予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目前,大唐西市与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尼日利亚、赞比亚等十余国近30家工商会代表签署了《共建丝绸之路“五丝工程”的合作协议》;与国际商会签署了《关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项目的合作协议》,成为第一个与世界国际商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中国民营文化企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订了《共建丝绸之路网络平台的合作协议》,并就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中心”签署了备忘录。

今年5月,大唐西市丝绸之路网络平台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网络平台实现上线链接,成为全球首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网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中国民营企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大唐西市共同主办了“首届丝绸之路网络平台国际大会”,包括中国在内的16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一起审视了丝绸之路历史上和当代的共同遗产,探讨了未来发展目标、行动计划以及丝绸之路国际网络平台运作方式,最终形成了一部对未来丝绸之路网络平台发展起到重要指导作用的国际会议文件《西安宣言》。《西安宣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丝绸之路文化复兴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其对大唐西市集团在丝绸之路各项活动和项目(含“五丝工程”等)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今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与大唐西市就“丝绸之路文化中心”的建设进行了洽谈合作。博科娃表示,“‘丝绸之路文化中心’是一个令人激动的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会继续支持和指导中心的建设。”

此外,大唐西市发起组建了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旨在通过丝路沿线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凝聚力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今年12月,“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成立庆典将在香港举行,届时还将举办“丝绸之路国际投资论坛”。

大唐西市文商旅综合园区的发展高度契合我国“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其成功的实践被誉为“西市模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全国各省、区、市政府纷纷组团对其进行学习、考察。目前,南昌、泉州、哈尔滨、兰州、成都、郑州等地纷纷邀请并积极洽商大唐西市集团到当地发展文化产业项目。其中,江西南昌“大唐西市梅湖文商旅综合园区”已规划实施。这一整合当地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特色文化和海上瓷路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文化商旅综合项目,将成为南昌的城市新地标和我国东南区域文化产业新高地。此外,土库曼斯坦国副总理达卡诺夫等国家政要和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等丝路沿线国家工商会组织热情邀请大唐西市集团到该国进行文化交流,并投资兴办丝绸之路“新唐人街”。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调研组在深入考察大唐西市之后,把大唐西市模式概括为“一个推动”即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两个选择”即使更多的中外游客选择这个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使老百姓多了一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三个创造”即创造就业、创造税收、创造内需;“四个提升”即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提升城市的经济外向度、提升城市的文化影响力、提升城市的活力和魅力;“五个好”即转型升级好途径,民生工程好项目,传承城市文脉好形式,今日经典明日遗产好标杆,以商养文、以文促商发展文化产业的好模式。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