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国:“低碳园”试点是一种倒逼机制
来源:中国企业报
杨建国:“低碳园”试点是一种倒逼机制
(上接第十三版)
低碳发展核心技术缺乏
《中国企业报》:与其他园区相比,低碳工业园有哪些特征?有没有比较成功的园区案例?
杨建国:最主要的区别就一条:与其园区相比,低碳工业园的核心都是围绕着低碳来的,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种倒逼机制。一方面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园区本身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压;另一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产业园区还要做到更环保、更低碳。这就逼着产业园区不能不创新,不能不想方设法地将低碳的理念,彻底融入园区生产、管理、运营的全过程。以招商引资为例,低碳产业园自然会有更严苛的园区低碳生产和入园标准,会对高碳落后产能和企业进行强制性淘汰,对入园企业和新建项目实行低碳门槛管理。
实际上,从2013年,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的通知》,组织各类产业园区申报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到2014年,公布国家低碳工业园区55家试点园区(第一批);再到前天,工信部和发改委正式批复39家正式名单,能够通过为期近两年审核和考察,最终入围名单的园区,对“低碳发展”的理解和工作思路,都已经是国内产业园区中的佼佼者了。
具体到单个园区的成功案例,我举两个,一个是苏州工业园区的“绿色土地出让模式”,即将建筑节能指标与土地出让挂钩,开发商在申请土地的时候必须做好低碳规划,达到相应的标准,才能拿到土地;一个是嘉兴秀洲工业园区的“低碳产品研发+低碳工厂建设”模式,该园区厂房屋顶上有国内最大的分布式屋顶光伏格,园区内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也形成了研发、制造、检测和运维一体化的产业链。
《中国企业报》:目前低碳工业园在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杨建国:从整体来看,我国低碳工业园区在建设中存在着两个相对集中的问题:一个是缺乏低碳发展核心技术,低碳技术研发与技术转让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环节之一,我国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另一个是过于迷信技术,陷入技术崇拜,实际上低碳发展,技术只是基础支撑,还需要一系列经济、社会、法律等政策措施来配合才行。
由于我国低碳产业园刚刚进入试点阶段,从企业到园区,从应用到管理,从基础实施到体制机制,都还处于摸索成型期。所以我国目前低碳工业园区建设中的问题,更多是阶段性的、参差不齐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尽快形成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另一方面,也要形成稳定的投入机制,去激励推动低碳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