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中国企业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中国企业评论
 

2015年9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德国制造现在已经“误入歧途”:只关注产品、技术、设备等元素的智能化协同,而忽视了对于掌控和管理这一系列要素的人的职业操守规范和提升。

大众造假丑闻将重创德国制造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沈闻涧

大众造假丑闻将重创德国制造

大众汽车的造假丑闻在震惊全球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德国制造”这一金字招牌的信任危机。在笔者看来,短期内大众汽车的丑闻不仅会重创德国制造的品牌与信誉,更会让人担心这将拖累德国率先在全球提出并以汽车工业为主体的“工业4.0”发展进程。

其实对于全球制造产业以及相关从业者来说,在追求生产制造设备的现代化发展同时,一直还有两大底线和操守必须要坚守:一是,绝对不能“偷工减料”,二是,绝对不能“弄虚作假”。其实,德国制造之所以在过去几十年,包括现在仍然风靡全球,并成为德国的一块“金字招牌”。关键就是德国的制造产业从业者们牢牢坚守这一底线,从而在全球市场上捕获了越来越多的粉丝。

然而此次大众汽车在尾气排放上的“公然造假”行为,一是涉及“偷工减料”,采取更低成本的尾气排放过滤设备。二是涉及“弄虚作假”,通过软件手段的造假来欺骗第三方的尾气检测机构。可以说,这一起有计划、有预谋、大手笔的德国制造“公开造假”和“偷工减料”的行为,一举摧毁了过去几十年来德国制造引以为荣的两大经营底线和职业操守。

由此给德国制造的信誉和口碑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也是“前所未见”的。而且,这件事情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德国制造的“伤疤”和“反面案例”,从而拿来警示其它德国制造企业,以及全球的制造产业。当然,这对于大众汽车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冲击也将是“重创”级别,将会引发市场和消费者的连锁不信任反应。

同时我们还需要看到在大众汽车造假丑闻的背后,还涉及另一家德国制造的标杆企业博世集团。博世正是大众汽车尾气排放设备的供应商。在大众这件事情上,博世肯定是知情人,当然还是参与者和推动者。这说明,大众汽车丑闻只是拉开了德国制造信任危机的“冰山一角”。作为德国制造的标杆企业,从大众集团到博世集团,包括此前曾发生过“海外大规模行贿丑闻”的西门子集团,纷纷在最近几年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公开“打脸”德国制造。

这已经折射出存在于“德国制造”光环背后的一系列德国制造企业,近年来在全球市场发展扩张过程中的隐患和挑战。应该说,在互联网时代浪潮的冲击下,始终以“德国制造”的高傲形象出现在市场和消费者面前的德国企业,无论是大众、博世,还是西门子,都没有迎合这个时代发展和变革的脚步,却固执地坚守自己过去的成功模式和操作经验。没有为消费者而变,而是持续在为企业而变。最终面对更年轻、更有活力的竞争对手,在市场上发起的一轮又一轮冲击和挑战之后,也不得不采取“偷工减料”这一低劣手段,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当前已经不是竞争对手在逼着大量德国制造企业转型和变革,而是这个全新的时代,正在推动所有行业的领军企业必须要学习去适合这个时代的变化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可以说,在大众汽车不惜破坏过去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德国制造所建立起来的良心品质和职业操守,公开造假换取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已经释放出德国制造在当前全球市场的困境与压力。当德国企业的众多对手纷纷在制造上显著提升,并开始基于制造品质口碑在用户服务等方面展开越来越多创新之际,德国制造还在“唯我独尊”。

此外我们还有理由担心,随着大众汽车造假丑闻事件的调查深入,以及越来越多的同伙和帮凶浮出水面,这还将会对德国政府提出“以汽车制造产业为主体”的工业4.0时代发展计划,产生拖累和滞后效应。当一个没有制造良心和操守的企业,要去通过机器换人等手段,推动生产制造环节的改造和升级,无疑这还将会埋下更多的发展隐患。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