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产业公司
 

2015年9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港口营收下滑
物流、金融成为新增长点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宋笛

多港口营收下滑物流、金融成为新增长点

随着各个港口的半年报陆续出台,整个港口行业的背景略显惨淡,《中国企业报》记者统计了全国吞吐量靠前的9个上市港务公司半年报后发现,其中营业收入出现下滑的有5个公司。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以矿石、金属、煤炭为主的干散货吞吐量的大幅下滑。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港口的非主营业务中,港口物流、港口金融等多元化经营板块业务的营收却稳步上升。在整体进出口情形出现变动的今天,延展业务链条、挖掘新盈利点已经成为诸多港口的必行之路。

9个港口5个营收下滑

8月底至9月初,各个港务公司的半年报陆续披露,记者在统计了包括上港、天津港、青岛港、宁波港等9个港口的半年报后发现,在2015年上半年,港务公司的营业收入整体惨淡,其中有5个公司出现了营业额下滑的情况,其中,连云港、日照港、天津港下滑幅度较大。

在这其中,天津港完成营业收入85.67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0.77亿元,减少19.51%,而连云港、日照港营收也均出现了超过10%的下跌幅度。

营收下滑的同时,一部分港口的净利润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日照港净利润同比下降43%,连云港净利润下滑达到37%。

在港口公司的半年报中,“吞吐量下滑”、“中速增长”等词语屡见不鲜,“随着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速趋缓,全国港口吞吐量也步入了个位数的中速增长的新常态”。在青岛港半年报中这样描述港口行业目前面临的形势。

而青岛港所描述的也确实是目前港口行业不得不面临的经济背景,根据交通运输部提供的相关信息显示,在201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6.7亿吨,同比增长2.6%,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2.6个百分点。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增速下滑趋势有在下半年继续延续的可能,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信息显示,8月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增速继续放缓,沿海港口吞吐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干散货吞吐量拖后腿

根据各个港务公司的年报显示,港口收入的下滑,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目前以煤炭、矿石、金属为主的干散货品类吞吐量的大幅度下滑。

2015年上港货物吞吐量完成2.55亿吨,同比减少6.4%,而在这其中,集装箱业务保持着4.4%的增长率,整体吞吐量的下滑主因来自于煤、矿等散杂货吞吐量大幅下降,上半年上海港散杂货吞吐量完成0.77亿吨,同比下降21.1%。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宁波港,2015年上半年宁波港集装箱业务同比增长9.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而散杂货业务则拖累业绩,导致吞吐量减少6.7%,铁矿石业务毛利润减少8%,其他货种毛利润大幅减少32%。

“现在一些下游企业都在消化库存,对于进口原料的需求没有那么强烈,港口吞吐量特别口这一块就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一位港口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根据交通运输部披露的信息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矿石同比下降0.9%,煤炭港口累计发运量下滑3.2%。

在干散货吞吐量下滑以外,下属贸易公司业绩下滑也成为港口收入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天津港销售业务较去年同期下滑超过30%。

物流、金融成为港口

新增长点

在吞吐量增速放缓的既定前提下,港口公司如何保持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增长成为一个问题。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多数港口选择以多元化经营的方式来分摊吞吐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这其中,港口物流业务和金融业务成为了港务公司偏爱的新业务。

“吞吐量一度是支撑港口发展最为重要的数据,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仅仅依靠吞吐量来维持营收的难度很大,很多港口都在谈转型,谈多元化经营,相关性比较高的行业就是物流、贸易、金融,还有一些在通过海铁联运、内陆港等措施来拓展腹地。”港口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从半年报数据中也可窥得端倪,港口的物流业务和金融业务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速,在一些港口相关业务的规模和占比已经达到一定程度。

2015年上半年,上海港集装箱业务营业收入增长幅度为7.72%,而港口物流业务的增长幅度则达到了15.13%。在青岛港,港口物流业务的增长幅度达到了31%,在目前的青岛港,来自港口物流业务的营收在总营收中占比已经达到了28.6%,而金融业务的占比也已经达到了7.5%。

青岛港董事长郑明辉也曾表示,过去30年港口“吞吐量为王”的模式已经无法支撑长远发展,青岛港的盈利增长点也不再局限于以往20年来的装卸业务,而是增加了物流网络、港航金融业务等新兴业态。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