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4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4版            综合
 

2015年9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鉴新加坡“3P模式”强化社区共治共享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赖思泽楠

借鉴新加坡“3P模式”强化社区共治共享

强调社区共治和多方参与,以形成巨大合力的3P模式(People、Public、Pri-vate),是新加坡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机制的宏观设计,并应用于全领域的社区问题解决。这一模式中,政府主导的是以国会议员为核心,配以市镇理事会与社区发展理事会,这“两只手”和基层组织这“一只脚”,共同形成的制度设计和组织体系,构筑了新加坡社区管理的坚实框架。人数众多的义工团队和充满活力的各类社会组织,则成为政府社区管理服务的重要力量和合作伙伴,再加上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构成新加坡社区管理服务的重要补充。

在新加坡“3P模式”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中,私人企业扮演着履行社会责任,分享企业理念与管理专长,以及提供创新服务与解决方案等重要作用。与传统企业相比,现代企业开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新加坡慈善制度体系健全,管理成熟,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渠道,进行社区援助和支持基层组织活动。企业的一些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比如关键绩效指标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就早已应用于新加坡的社会管理服务领域。企业在实现社会价值与目的上,往往借助商业手段,创新解决方案,比如新加坡企业聘请前囚犯、单身妈妈、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为员工,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公共教育和倡导先进理念为目标,如倡导可持续性环境、负责任消费和保持开心快乐的良好心态等。

企业支持社区服务与活动,自身同样能受益,除了正面宣传提升企业形象和无形资产外,企业向具有公益机构身份的慈善团体捐款,可以获得2.5倍的税务回扣。

新加坡“3P模式”与我国当前加快形成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不谋而合。新加坡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是典型的政府主导与社区高度自治相结合的模式,虽与我国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思路基本一致,但不可否认,新加坡的基层组织体系更完善,社会组织更成熟,民众的参与程度更高,特别是新加坡私人企业在“3P模式”中的重要作用和具体做法对我们有较强的启示。

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未来我国可结合实际,在社会管理上,可考虑以下创新:

一是夯实基本,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因势利导的在更大范围内整合物业管理机构,建立区域性的由政府、居民和专业人士多方参与的物业管理机制;二是将更多的社区公共服务外包给专业社会组织,并从税收、资金以及机构和社工的能力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培育专业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优良环境,政府负责制定标准进行监督考核;三是激励机制和价值观教育双管齐下,引导和培育公众的志愿服务精神,让民众有内在的积极性,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例如,可以在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中,试行志愿服务考核制度,将其纳入学生的德育考评体系;四是鼓励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多措并举,将企业成熟高效的管理方法,引入至社会公共服务。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