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4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4版            综合
 

2015年9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旅游”拉动荔波产业上位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孙颖

“生态旅游”拉动荔波产业上位

第八届公益中国颁奖大典日前在贵州荔波县成功举办。此活动由公益中国·慈善联盟、公益中国组委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产业委员会、中共荔波县委、荔波县人民政府等组织,活动的直接效果,不仅对公益活动完成了一次倡导,对荔波的旅游品牌也是一种提升。

近年来,荔波以创建国家级5A景区和建设省级重点示范旅游景区(综合体)为抓手,立足全域化旅游新思路,打响“世界遗产地,地球绿宝石”国际化品牌,旅游业发展呈现出结构优化、业态创新、提质增效、转型加快的良好局面,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据统计,樟江景区接待人次从2011年度的64万增加到2014年的101万,年均增长16.42%;实现门票收入从2011年度的4430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7150万元,年均增长17.29%。2015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33.36万人次,同比增长32.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36亿元,同比增长39%。

2014年荔波机场已开通贵阳、重庆、广州、深圳航线,2015年新增长沙、海口航线,纵横两跨荔波西北的贵新高速、厦蓉高速公路已开通,县内出境干线麻驾高速、驾荔高速也已开通。

“生态和旅游是荔波最具竞争力的优势资源,也是推动荔波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荔波县委书记尹德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荔波最大的优势在于生态和旅游。荔波拥有世界级的生态旅游资源,所有这些都决定了荔波只有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富集的旅游资源,坚定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发展生态经济和文化经济,以旅游业为核心,围绕旅游产业,把一、二、三产和城镇化导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真正把荔波具有的原生性、唯一性、稀缺性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才能走出一条符合荔波实际、具有荔波特色的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县市的发展新路。访谈录

依托世界级的旅游环境资源,充分发展生态经济和文化经济,坚定以旅游业为产业核心,荔波县委书记尹德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荔波有信心建成国际上最负盛名的生态旅游圣地。

记者:在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民族旅游这方面,荔波有天然优势,但对整合的人来说,考验的是认知和实施能力,请问荔波如何实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共建?

尹德俊:旅游的产业发展方式多种多样,以上这三种是我们开展的三种形态,我们通过什么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呢?一是理念上我们秉着大生态环境可持续保护,不管哪种旅游形态,我们一定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第二,在总体策划上,我们进行全域旅游的战略规划,从战略发展到战略规划,把它不同的形态根据不同的区域进行合理的布局,这样让它们之间相生相融而不去相冲突。通过以上两点共生共存相互促进,最终形成全域旅游的状况。

记者:贵阳在开展旅游大数据产业,在这一背景下,荔波针对旅游与互联网的融合,做了哪些探索?

尹德俊:我们倡导全域旅游,就是把互联网+大数据融为一体。具体做法上,一是建全县的大游客集散中心,这个不是针对一个景区服务的,它是服务全县景区的。在集散中心,我们建立一个智慧旅游系统,这个系统目前在规划设计中,同时把搜集到的旅游大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利用和发布,例如,准备来荔波旅游前,就会搜索到旅游人次的预测、每个景区的接待状况。到达之后,若是自驾游可以下载个app,您就可以知道最近的停车场等等。通过智慧旅游,我们将服务提升到更人性化、更科学化的水平。这方面我们做了同步安排,在可预计的未来,旅游以及旅游相关的行业,将占荔波的GDP15%左右,今年的具体数据还未出来,下一步希望这块占比到20%以上。

记者: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荔波有没有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的打算?

尹德俊:在县城东部一直到月亮湖的范围,我们把它作为文化产业园区来进行打造,它主要为我们的旅游、工业以及农业做直接的生产线服务,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服务业聚集区。但更多的像我们三叠纪动漫乐园、博物馆等文化产业的聚集,这些能有力提升我们市民的文化素质,有力提升我们文化经济这块的含量,所以,荔波有意将它作为文化园区来打造,期望在这方面有想法的企业家能与荔波一起合作,真正打造出荔波的文化产业园。对于荔波,上千万的游客流动量,也是巨大的潜在资源,所以荔波将利用大数据及“互联网+”,启用一些电商以及线上线下的相关企业,做一些品牌活动,提升荔波以及荔波产品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