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4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第24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5年9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神华宁煤集团:
依托科技创新实现华丽转身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刘凌林

神华宁煤集团:依托科技创新实现华丽转身

“科技创新大有文章可做。”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副总经理姚敏在向“走进新国企”考察团介绍公司发展情况时说。

在近日举行的中阿博览会期间,由国资委新闻中心组织,《中国企业报》承办的“走进新国企”活动中,考察团一行走进了位于宁夏自治区的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神华宁煤集团)。

神华宁煤集团依托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展战略,使企业实现华丽转身,从主业煤炭生产转型为以发展煤炭生产与煤化工并重的能源化工企业,从2006年开始,8年间资产规模增长了582%,即使在煤炭行业低迷的大背景下,企业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转型升级:从无到有

数据显示,2006年到2014年期间,神华宁煤集团资产总额由165亿元增长到1126亿元,煤炭产量由2300万吨增长到7280万吨,营业收入由59亿元增长到298亿元,累计实现利润299亿元、上缴税费290.6亿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煤化工产业从无到有,2014年生产甲醇90.8万吨、聚丙烯52.06万吨、聚甲醛4.9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0.37亿元、利润12亿元。安全生产持续平稳,2009年至2013年连续5年实现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零。

早在2002年12月,通过整合宁夏大部分国有煤炭企业组建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1月,通过增资扩股方式组建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00.3亿元,其中神华集团占51%,自治区占49%。公司主营业务为煤炭和煤化工,从业人员达5.8万人。

据介绍,在煤炭生产方面,神华宁煤集团是宁夏最大的煤炭企业,现有生产矿井15对,生产能力8268万吨/年。在建矿井3对,设计生产能力1600万吨/年。生产及建设总规模近1亿吨/年。

在煤化工产业方面,一个占地面积25KM2的煤化工基地正在规划建设中,按规划,项目全部建成预计总投资2600亿元,煤化工产品规模将突破1000万吨,每年可就地转化原煤6000万吨,总产值突破750亿元。

姚敏告诉记者,自2004年开工建设以来,基地已累计完成投资630亿元。已建成煤化工项目有6个,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有3个。

其中,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是全球单套装置规模最大的国家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总投资达550亿元,建成后将年产油品405万吨。项目于2013年9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全面开工建设。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293亿元,全面进入安装阶段,计划2016年9月第一条线投料试车,12月第二条线投料试车,2017年3月转入商业化运营。

“通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了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姚敏告诉记者,煤化工项目所在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也已经成为家级重点开发区。科技创新:打造世界一流

该公司始终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和战略核心,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姚敏告诉记者,“很多技术都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我们在掌握了技术核心的基础上,实现再创新。”

比如今天烯烃项目,这个技术的核心是催化剂,该公司已经研制成功了MTP工业催化剂,填补了国内空白。甲醇制烯烃技术在全球化工业领域的应用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在项目的设计建设和应用过程中逐步优化和完善。

此外,自主研发了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4台日投煤量2200吨的“宁煤炉”在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上使用。公司与内蒙古伊泰公司签订了“宁煤炉”气化技术许可转让意向协议,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的蜕变。

通过科技创新,公司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可以说公司是研发一个成功一个。”姚敏说。

据统计,公司累计完成科技攻关项目180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0项、宁夏科技专项21项。累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中煤协会科技成果奖57项次,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78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

为何公司在科技创新上能取得如此辉煌成绩?

姚敏总结认为,一是公司立足自身,面向市场,重点解决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比如在催化剂的研发过程中就与民营企业、高校进行合作。建立了大研发工作格局。建成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下设煤炭、煤化工、炭基材料、信息化技术4个专业研发中心,建成了煤矿通风安全、煤质检测、煤化工检测、催化转化、合成树脂5个实验室和煤化工、煤炭深加工2个中试基地,专兼职科研人员2100人。

建立了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自治区级煤炭开采与煤化工院士工作站、专家服务基地和人才高地等引智载体。加强产学研合作,广泛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公司有14个创新工作室被全国总工会、国家部委等命名。

二是做到技术集聚。通过人才集中的理念,实现产业集群、技术集群、人才集中、环境和谐,建立高标准、高效益的世界级煤化工公司,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把世界上所有的技术和人才为我所用。

三是在体制、机制转化上做文章,实现企业研发的可持续发展。研发中心提高产能,提高效益,要实现自主研发的造血功能,就要把它由输血型建设成造血型,比如薪酬体制激励研发人员,通过混合所有制分享研发成果的专利等等。

同时,神华宁煤集团坚持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据了解,2014年,该公司矿井回采率达到8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工业废水利用率达到80%以上,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姚敏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神华宁煤集团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企业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履行国企责任,推进转型升级发展,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商,提升国企新形象。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