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
万众创新积蓄发展新动能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朱向前蒲创科史忠华张广传
胜利油田:万众创新积蓄发展新动能
11年里,先后完成技术创新成果180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0项,成果转化率100%,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2亿元。
———这是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职工王天正命名的“天正工作室”交出的成绩单。截至目前,像这样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胜利油田共有132个。
一间工房,设施简陋,面积不足15平方米。这是位于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测井巴州分公司院内的李海创新工作室。这也是油田外部市场的第一个创新工作室。
对于技术创新,作为工作室的负责人,李海有着自己的理解,“基层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不一定要‘高大上’,只要能解决一线生产实际难题就行。”
胜利油田被称为“地质大观园”,地质条件异常复杂。随着勘探开发进入中后期,开发矛盾日益显现,生产难题日渐增多,探索和解决生产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成为一道不得不过的坎儿。
2007年,以全国劳模、油田首席技能大师代旭升命名的“代旭升创新工作室”建立。随后,以张吉平、孙汉军、冯新永等20多位技能大师命名的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油田的各个角落。
从运行来看,胜利油田各类不同的“工作室”,由于扎根基层,更能直接发现现实问题,通过“土洋结合”,实施小革新,在实际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
6月30日,在胜利油田S3-17井开井作业施工现场,2名员工运用“冯新永工作室”研发的新型立式抽油机移动装置,不到15分钟就轻松地将高原抽油机顺利归位。而在以前,抽油机移位不仅需要大型设备牵引,而且费时又费力。近三年来,胜利油田依托创新工作室完成的国家专利达200余项,技能创新成果500余项,解决生产疑难问题1800多个。
据不完全统计,近四年来,依托于职工创新工作室,油田不同范围推广转化的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达240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90%,职工技术创新年均创效3亿元。
从2008年成功申请第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后,工作中想点子、搞创新已经成为胜利油田电力管理总公司东区供电公司线路管理队的工作新常态。队长王嶙嶙表示,“以前搞技术革新时,都是单打独斗,像个游击队。而自从有了创新工作室,队里的革新可以说走上了正规化,大大提高了成果研发的效率。”
目前,油田有2人分别当选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4人荣获“中华技能大奖”,17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