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园区孵化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园区孵化器
 

2015年9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众创空间下线向二三线城市拓展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郭奎涛

众创空间下线向二三线城市拓展

王利博制图

起源于北上广的众创空间开始向更多的城市落地,地方政府也在加大对相关平台的吸引和合作力度。

据悉,腾讯将与各省市地方政府合作,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打造25个众创空间,总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新兴的互联网创业平台36氪也刚刚公布的了一项计划,于明年年底前整体投资1亿元,在北京、杭州、成都等20个一二线城市成立氪空间。

“应该说地方政府的诉求很简单,一个是招商引资,一个是做好创业氛围,但是他们没有能力去挖掘和鉴别项目,因此希望请36氪来帮他们来做这件事,这样通过合作机制,共同服务好庞大的创业者群体。”36氪董事长林都迪说。

一线趋于饱和

日前,位于广州中心城区的腾讯众创空间(羊城同创汇园区)正式开园,并迎来首批8个创业团队入驻,包括应用试客、墨柚、如多分期等。据悉,羊城同创汇园区能容纳数十个初期创业团队的进驻。

广州只是腾讯全国25个众创空间的其中之一。实际上,除了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腾讯众创空间还将在15个二三线城市落地,包括大连、青岛、厦门等东部沿海城市,以及郑州、西安、成都等中西部城市。

“北京、上海市场已经很饱和了,而广大的市场还没有被开发,其实各地随着移动端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区域性化的市场一定会迅速发展起来。”林都迪表示,这意味着二三线城市的创业机会将越来越多。

林都迪同时指出,二三线城市的创业者却面临资源不对等的情况,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方面,当北京的一个O2O项目融到C轮的时候,一个二线城市只融到A轮。依靠成熟的创业生态圈,36氪可以帮助这些项目能够走进大城市。

不仅是市场空间方面,从众创空间的保有量来看,一线城市也正在趋于饱和。而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推动,各个省市都在通过扶植众创空间带动当地创业氛围,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这也为众创空间向二三线城市拓展提供了条件。

线上线下一体

这种拓展不只是以线上的形式在网络平台中开设一个个地方频道,而是到各个城市建设一个个物理空间。这种物理空间也不像早期的咖啡馆、奶茶馆模式那样,只是单纯地提供自由交流的场所,它们集办公、交流等功能于一体。

单从物理空间的面积来看,已经丝毫不逊于传统的线下实体孵化器。根据腾讯公布的消息,腾讯全国25个众创空间落成的总面积将超过50万平方米,其中在深圳将打造超过5万平方米的核心众创产业园。

从功能上来讲,创业者可以申请入驻腾讯创业基地的孵化中心,孵化中心提供免费的工位和优质的办公环境,可能自由在活动中心举办各式沙龙和聚会活动甚至是路演。中国众创空间正在从线上模式迈向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要素孵化器阶段。

36氪创始人兼CEO刘成城也表示,通过线下实体平台氪空间,可以将创业者聚集起来,面对面的思想碰撞可以产生更多火花。

“以南昌为例,有几十个,小一百个创业公司散落在南昌的各地,分散的时候不会有互相促进的作用,我们也希望我们在这些城市,即主要的创业城市提供一定容量的载体,让他们互相聚集,产生互相的促进。”刘成城说。

同时,所有的氪空间创业者可以在线共享36氪创业生态圈的各项资源,也可以通过线上与其他城市的氪空间展开虚拟的交流。

免费加增值模式

与传统孵化器的不同地方还在于,在互联网模式下,众创空间也在探索免费加增值的服务模式,基本的入驻、硬件、创业培训等对创业者是免费的,转而通过后续的投融资服务寻求营收空间。

部分众创空间都设了自有投资基金,对平台上的优质项目预先进行投资,并从项目的成长甚至是上市中获得回报。例如,饿了么孵化于起点创业营,起点创业营在早期投资了饿了么,随着饿了么估值的一再飞涨,起点创业营的收益同期水涨船高。

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开放平台总经理侯晓楠表示,腾讯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负责打包去向政府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这将大大减少互联网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的成本,“希望在这里能孵化出几家上市企业。”

林都迪也对记者说,氪空间的入驻包括水电费都是免费的,还免费提供从联合招聘、学堂到法律、财务等等,收益主要依靠融资服务。目前,36氪融资累计的融资额已经达到了6亿元,而且已经获得了蚂蚁金服的战略合作,股权在线融资明年年底能做到日成交额一个亿,相当于一个交易所,这些都能提供可观的收益。

此外,得益于完善的创业生态圈,特别是36氪媒体在创业者圈和投资者圈的影响力,36氪还通过广告等市场推广业务找到了业务增长点。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