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人文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2版            人文生活
 

2015年9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月饼代表谁的心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江雪

月饼代表谁的心

杨清语制图

享有“糕点泰斗、饼业至尊”的稻香村月饼,200多年来,在中秋节的时间点上,被宠爱、被钟情、被歌颂的历史,不知不觉在2014年被时尚品牌“味多美”剥夺。

仅仅是一块月饼吗?仅仅是一个中秋节吗?

或许,如作家毕淑敏小说《月饼故事》所言:那块飘着红纸头、用纸绳子包装的方形“月饼”,在老太太的显摆中,如此默契。

自言自语中,又到中秋。

记忆都刻骨铭心《莲蓉与蛋黄,始终如此默契》一文的作者,道出了中秋节吃月饼的文化内涵:隐隐约约,如梦如幻。中国有个“花石镇子”由此成为“莲子的采集地”。每到中秋节前两个月,烘焙企业的老板都要带着“技术大师”到交易地“踩点”后交易。

而寓居北京时,绍兴人鲁迅写的《鲁迅日记》中,记载了自己十几次购买稻香村点心的文字。使得1926年苏州第一家“店铺”翻建时墙上塑的“只此苏城一家,外埠并无分出”,跟随着他的檄文岁月,多了一抹槐花香。

味多美品牌为中国人的中秋节添增了西方的味道:咖啡、奶酪、玫瑰。让“团圆的意味”多了诗意和哲学。

企业家早就想好了“对付历史品牌”的拳术:或是加上“传统火腿”恋上“正冬味”?或是让“来自龙井的表白”登上主位?现今的浮躁中,抹上一缕1200多年前的汉族名茶味道,使闻到的人流连忘返,难舍故乡。

2015年8月的北京。

当80多种新月饼摆在企业家、行业专家们眼前时,创新、时尚、健康的理念,可谓淋漓尽致。《中国企业报》记者在与企业家对话时得知:在“食物是最好的团圆”文化基础上研制的新品种,让2015年的中国中秋节,多了很多历史元素的回归。

不言而喻的是,岁月里,从未中断经营的稻香村月饼品牌,已经有了跟随者、超越者。这是中国烘焙事业的新局,那些表现战火纷飞日子的各类电影、电视剧,从中都可以找到这样的镜头,“火车站台,相爱的人举着一盒牛皮纸包装的稻香村月饼,期待重逢”。可以更美、情义更深厚。

在中国,小小的圆圆月饼,渐渐成为亲情大使。

9月10日,在北京大学附近的一处超市月饼柜台上,没有豪华的包装,也没有大事渲染,但有写着各种祝福话语的10多种品牌的月饼,就凭着柜台上下温暖的那些话,佳节即使还没到,但月饼已悄悄走进大家的心里。在这里,一句句话如同一份静静的岁月,召唤、引导着人们思考“团圆的幸福”。

不仅仅是店家,一位企业家在微信上表示:“北京上万辆出租车都是这个亲情广告。看到月饼文化的展示,勾引出了消费欲望。在这个特殊的节日,检阅这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家乡情、亲人情。”

微妙的情感变化

“每逢中秋节前夕,合作社柜台上堆放成摞成摞的月饼,总是引得我们眼巴巴去张望……记忆中的这个中秋,是一个没有香甜诱人月饼的味道,只有伤痛和泪水的多事之秋。”

经历过“万人嫌弃”的过程后,再念此文,很多消费者的情感变化是跟着企业家的变化而变化的。

责任、义务,在“月是故乡明”的文化氛围中,通过“月饼”给效益一个正确的思路,让月饼文化回归本源:团圆的寓意,不在金钱的多少,不在包装的豪华,不在礼盒里是否拼装红酒、洋酒等等,是找寻回乾隆三十八年,皇帝下江南,赞叹稻香村月饼为“食中隽品,美味不可多得”并御题匾额,名扬天下的“正题”,以及金陵人郭玉生在北京前门观音寺,打出“稻香村南货店”字号的商业智慧与勇气。

2015年8月,“海上生明月”的日子。

加拿大多伦多市的大型超市,一位中国留学生特意购买了一盒稻香村西式月饼。她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十多年来,当理不清情绪时,就吃稻香村月饼。国际化的今天,即使人在国外,还是找中国古往今来的品牌。”

在“仿佛回到了童年”的美好记忆中,杭州时印科技公司的创业者,9月7日首次推出“3D打印定制月饼”。当网上晒出“4种不同颜色、不同造型月饼”时,一个结论性的数字也让很多人笑了:“3D打印定制月饼,已完成了销售额一半目标”。

个性化“梦痴”般的消费,也是醉了这个节日。

月饼承载着什么?一言难尽。

200年后,中国有一种声音是,“再高级的月饼,我也品尝不出记忆中那种香甜诱人的味道”,让企业家们感到悲哀。他们心知肚明的是,伴随21年“中国月饼节”的话题,几乎绕不开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之类的话题。

一块圆圆、方方的月饼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悲哀?

那么,一块圆圆、方方的月饼,何以重新回归希望?

在文化中坚守

“反腐”后的节日,显出了沉重一面,也给予文化节日一个“反省”,更是给烘焙企业管理者、投资人一次“觉醒的启示”:摒弃各类不着调的豪华包装,不随波逐流,还月饼以中秋节的团圆意义。

9月,记者看到,参展“21届月饼文化节”企业品牌,各自魅力尽显。台湾商人在绿色的冰月饼上画出思念;香港商人在大大的榴莲上揣摩百年情愫;广东商人、浙江商人,则细细描画一枚枚家庭幸福的故事。企业家通过一块块月饼,表达各自企业品牌的文化向往。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是对企业家的唤醒。

读完毕淑敏的作品《月饼的故事》后,杭州余杭一位从事8年烘焙事业的老板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烘焙时代的文化,要抛弃‘黑色料理’的‘怨念’,吃到嘴里的感觉,应该是‘新鲜的、美好的、温暖的’。”让作家笔下做月饼、卖月饼与买月饼人的恩怨纠葛,让政府官员眼中的尴尬词汇,最后都成为“故事”,而定格的永远是“月饼被红纸包着,飘啊飘的”。

而对于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团体,哪一块月饼肩负哪些责任?

8月29日的杭州,“月饼锅”已经摆上超市,同时,带有“诗歌包装”的月饼快速走上餐桌,超市经理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9月3号以后,大家都可以品尝到“阅兵饼”了。

不一样的年份,不一样的记忆,不一样的品味,就有不一样的生产和销售。

“21届月饼文化节”正值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即将实施。

国家食药总局领导和专家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解读新食品安全法时表示:金九银十、黄金假期,食糖等原材料涨价,都传递出“中秋节日的消费信号”。这里,行业骨干企业依旧是最大的力量,也是引发各级市场美好预期的中坚力量。只是,今天的人们只要亲情,厌倦了炒作。

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朱念琳表示:“天价月饼”似乎成为往事。“放心月饼”以文化亲近百姓,以月饼传递爱心。除了月饼,没有哪一种产品能承载这么多的情感。

以“美丽中国,清风明月”为主题的2015中国月饼文化节,即将收官,在“以月饼言中秋”的征文活动中,有近千件稿件托物言志,从中读到了国人对月饼寄托的情感和信仰,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和痴迷,对合家团圆的希冀和想念。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