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产业公司
 

2015年9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B2C电商掘金企业端
万亿市场蓝海形成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郭奎涛

B2C电商掘金企业端万亿市场蓝海形成

在传统B2C业务陷入红海的背景下,电商企业纷纷拓展业务链,诸如推广服务、金融服务、国际市场等等,另一个悄然壮大的蓝海则是企业采购,除了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天猫也在8月上线了独立的企业采购平台。

“虽然与京东整体的营业额相比,京东企业级业务仅占个位数的比例,但增长速度很快。而企业级市场是万亿级市场,京东在企业级市场的空间巨大。”京东商城相关人士说,京东大客户业务将在产品、技术平台、物流、服务上持续提升竞争力。

记者注意到,B2C电商的企业采购主要在办公室用品及员工福利等领域,在企业生产上游的原材料采购方面鲜有涉及。相继占位

企业客户市场并不是近期才被盯上的。

根据京东集团首席营销官蓝烨早前透露的消息,京东从七、八年前即开始服务企业客户,最近两年伴随着企业采购电商化市场开始步入高速发展期,京东也加快了大客户业务的部署,形成了采销、物流、技术、服务、金融、财务等众多部门联动的应对体系。

继2013年成立全新的大客户部之后,京东企业频道在2014年正式上线。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该业务在过去两年实现了高速增长,已经累计为上百万家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了线上的采购方案和服务。

得益于苏宁连锁卖场的大客户采购,特别是政府采购资源优势,苏宁易购的企业级市场也发展很快,政府采购尤其屡屡中标。天猫直到上个月中旬,才正式上线企业采购频道,为了迎头赶上,开业即提出了全场17省包邮的口号。

B2C电商发力企业级市场与传统电商业务增长红利殆尽不无关系。电商大佬的价格战虽然不似往年那么针锋相对,白热化的竞争环境还是使得利润提升的空间受到很大限制,企业级市场可能成为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

目前,企业级市场更加注重品质和服务,价格战迹象很弱。但随着各大电商相继入场,不排除将在企业级市场重演个人市场的残酷竞争,天猫17省包邮就是一个信号。一键采购

按照京东大客户部总经理宋春正的说法,企业采购的真正痛点是采购模式的问题,重点要帮助企业客户解决“怎么买”,而不是解决“买什么”。

据悉,传统企业采购主要通过现有的B2B电商平台,这些平台主要有信息展示和信息撮合两种模式,纯粹是交易双方的中介,并不掌握上下游资源,更不介入交易环节,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不同的采购需求自行选择交易对象并逐一完成各个交易。

得益于在B2C领域多年积累的产品、技术、平台等资源优势,这些后来者试图打通产品选择、集成方案、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为企业提供采购电商化服务,将C端一键购买的用户体验复制到B端来,节约采购成本。

今年7月,京东还联合百强企业客户代表、顶级品牌供应商、核心ISV软件解决方案服务商、商用服务商等合作伙伴,共同发起成立了“企业采购信息化产业联盟”,共同为企业级客户提供完整的服务解决方案。

“企业采购的信息化体系靠单一厂商或单一企业是无法实现的,必须依靠多方面的合作伙伴来共同推动。”京东上述匿名人士表示。

他还认为,京东自营模式可以有效地管制企业采购的各个环节,也是推动企业采购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京东自营的商品和京东自建的物流体系。品类有限

需要指出的是,B2C电商推出的企业采购业务在产品品类方面并不完善,主要集中在打印耗材、电脑设备、商务出行、礼品定制等办公和商务领域。这些产品和服务多数同时也能满足C端用户,是B2C电商企业的固有优势。

然而,这些只是企业采购体系的冰山一角。完整的企业采购包括,前端生产资料的采购,主要通过招投标方式完成;后端的批发贸易,阿里巴巴、慧聪网等B2B电商代表性平台,B2C电商在做的主要还是中间的办公室采购环节。

从市场规模来看,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贸易端B2B电商,2014年营收规模约为255亿元。京东牵头的企业采购信息化产业联盟宣称,未来三年内将累计带动超千亿企业采购额,平均每年300多亿元采购额,而具体到营收规模上势必会有所缩水。

市场规模最大的还是生产资料端的B2B交易,这部分资金交易量占整个B2B交易金额的60%,已经引起了新兴的悦采等平台的争夺。2014年下半年开始,悦采交易大幅度上升,在互联网+推动下,今年上半年的交易额更是超过去年全年。

分析认为,上游生产资料端的B2B交易在供应商、原材料等方面要求更为严格,B2C电商并不掌握这些资源;相比来说,下一步,向中小批发贸易发展可能更为现实,之前很多中小数码商家的货源都来自于京东。

暂时没有看到B2C电商的企业采购频道涉足上下游B2B业务的消息。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