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战略再加码
民参军门槛仍很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龙
军民融合战略再加码民参军门槛仍很高
在最近举行的一场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突然出现了军工企业的身影。中国航天科工二院699厂的民营项目“高原医疗救护车”从36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入围决赛。
这些神秘的“大家伙”从以往遮遮掩掩中走到了民用市场的前台,缘于国家对军民融合战略的一再加码。
有消息称,今年工信部将编制军民融合“十三五”规划。在工信部官网首页上,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被放置在了显眼的位置上。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这已经不是习近平第一次阐释军民融合,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他至少提过5次。
政策加码战略考量
工信部一位官员向记者表示,近年来,在军民融合方面,出了不少政策,力度在逐渐加大。
8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许达哲在甘肃调研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在调研中就提到过推进军民融合事宜。
去年4月,工信部下发《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较为健全的军民融合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军工与民口资源的互动共享基本实现,先进军用技术在民用领域的转化和应用比例大幅提高,社会资本进入军工领域取得新进展,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提升。
此后,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将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对应急产业相关科技工作进行支持,并鼓励充分利用军工技术优势发展应急产业,推进军民融合。
今年两会之后,国防科工局印发《2015年国防科工局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在军工开放、资源共享、军工高技术转化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明确了今年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27项重点任务。7月,国防科工局发布了首批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转化目录,涉及118个项目600多个专利。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林左鸣表示,军工集团的军民融合式高速发展,能够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国民经济水平提升到可以和世界制造业强国竞争的程度。
此前林左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将大力发展医疗产业。
许达哲认为,国防科技工业是天然的军民融合载体,是军民融合最重要的领域。国防科技工业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扩大军工开放,充分利用优质社会资源;加强军民资源共享,推进军工高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鼓励军工采用先进适用的民用技术。
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近年来开发使用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约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而这些新材料对中国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微电子、新能源等众多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另据资料统计,近年来国防科技工业已向民用部门转移了3万多项军转民技术和产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核心在创新难点在融合
习近平指出:“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结构,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创新。”
创新要依据市场需求而定。中国航天科工二院699厂负责人表示,入围创新大赛决赛的项目,是699厂落实集团公司“三创新”战略,在深入分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联合研制生产而成。
抱团也是一种创新,中国航天科工七院与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开展产业对接,试图推动航天防务领域民用产品与建筑业发展深度融合。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要着眼建筑领域大市场需求。形成大设计、大集成、大总包和大专项支撑的合作格局,为后续PPP项目运作及运维能力提升奠定基础,共同推进建筑产业化、工业化。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开发的“航天云网”,集开放创业平台和生产性服务平台为一体,已有22000家企业注册,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有效推动制造业生产设备的互联共享。国家目前使用的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就是由航天科工开发的。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将航空技术融入汽车、发动机、零配件等领域,代表性产品有新舟系列民航飞机和新一代4吨级轻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机AC312。新舟系列飞机已累计交付超百架,运营在20多个国家的近300条航线上。
一位官员曾向记者表示,军转民要容易一些,因为技术含量高,解决好科研成本和市场营销问题,其它问题不大。而“民参军”的客观门槛确实不低。
一家做高端精密仪器的企业老板告诉记者,“民参军”需要不少的证件门槛,差一项也不行。
例如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必须获得“四证”:军品科研生产许可证、合格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质量体系认证和保密体系认证等。
对此,习近平指出:“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
一个好消息是,目前国防科工局已经启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规划编制,其核心就是要解决“融合”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