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财富比创造GDP更重要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丁是钉
创造财富比创造GDP更重要
面对全世界对中国经济下行的担忧,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7%的经济增速可以接受。并且强调了三个前提:比较充分的就业;与GDP同步增长的居民收入;不断改善的环境。
李克强的表态可谓是一语道破天机———GDP只是个虚数,后三项才是干货。只要这3个前提能保障,GDP增长多少其实并不重要。所以,不要老用眼睛盯着GDP究竟是在7%以上,还是在7%以下。
打个比方,一个企业卖出的东西多固然重要,但赚的钱多才是硬道理。有了更多的钱赚,企业才会换更先进的设备;做更多的研发;给员工开更多的工资。如果总是赔钱赚吆喝,卖得越多,赔得越多,那样的企业也就没什么指望了。
销量每年都在提高,但利润却不见增加,这是中国企业的普遍感受。薄利多销是许多企业都在采取的策略,由于利润微薄,想赚更多的钱,就必须卖更多的东西;所有同行都想卖更多产品,市场上就会供大于求,结果导致产品价格更低;因为利润降低,就要降低产品成本,削减成本就会牺牲质量,产品就更卖不上价。很多中国企业都在价格依赖症的怪圈中挣扎。
企业都不赚钱,GDP的含金量就很低。事实上,是三大“财富黑洞”吞噬了GDP中的财富,造成了中国只有GDP却没有财富的现象。从追求GDP增速向追求财富积累转变,首先就要消灭这三大“财富黑洞”。
加工制造环节的浪费是最大的“财富黑洞”。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是增加企业利润的重要方式,但遗憾的是,很多企业更习惯于采取“偷工减料”的懒惰方式降低成本,而在科技研发和管理提高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2010年,中国GDP约占全世界的7.5%,但却消耗了世界能源的19.6%。其中,钢铁、建材等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0%—20%左右。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2012年发布的《势在必行:提高中国生产率》报告称,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数十年的差距,甚至落后于泰国、哥伦比亚、摩洛哥等国家。这意味着,采用更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手段,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有着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产品质量低、寿命短是直观的“财富黑洞”。这个问题在建筑行业表现得最为突出,大量“桥塌塌”和“楼脆脆”的出现,让数以亿计的财富在转瞬之间化为乌有。并且在处理这些“事故”的过程中,还要花费大量的财富。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公开表示,中国大部分建筑的寿命只能持续25—30年。与此对应的是,英国的平均寿命达到了132年,而美国的建筑寿命也达到了74年。产品价格低但却寿命短、不好用,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尽管像一次性打火机这样的产品值不了多少钱,不好用就扔了,人们也不心疼,但很多人在扔,很多产品被扔,累加在一起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基础性公共设施闲置是隐性的“财富黑洞”。有的高速公路上一个小时都看不到几辆车,一些为重大赛事修建的体育设施用过一次后就被闲置。这种情形造成的浪费,虽然不像“桥塌塌”和“楼脆脆”那样直接,但却更为普遍。受以投资拉动经济这一理念的影响,在许多地方出现了不计成本代价、不计投资收益的盲目投资现象。一些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甚至是在建成之日,就是废弃之时。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每换一届最高行政首长,都要更改一次建设规划。以致出现了某个城市前任市长大拆古建筑、其后任市长再重修古建筑的极端案例。如果把这些资金投入到更有价值的领域,必然会为民众和社会创造更大的收益。
要消灭三大“财富黑洞”,需要从法律、观念以及科技和管理水平三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要从法律层面加强规范和管理,加大对城市规划、建设投资及产品质量领域的立法和执法力度,防止因乱改规划、盲目投资及质量事故造成的浪费。二是要从根本上转变社会观念,从单纯追求价格低廉向追求精美耐用转变,防止因产品质量低劣造成的浪费。三是要加大科技和管理投入,提高人力、能源和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因利用水平低下造成的浪费。
实质上,GDP增速下降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是找到新的财富增长路径,人们就可获得更多的财富,其幸福指数就会提高。在GDP增速下降的同时,一些积极的变化开始出现。
首先是科技和管理的财富效应正在显现,一些企业越来越会赚钱。华为公司就是靠科技赚钱的典型。过去10年,华为研发投入累计达到1880亿元人民币,已经成功向3GPP提交546件LTE核心标准,占全球近25%。(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