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0版:园区经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0版            园区经验
 

2015年9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园区“去壳做核”倒逼京津冀产业融合

来源:中国企业报  

园区“去壳做核”倒逼京津冀产业融合

(上接第十七版)

然而,通过实地走访发现,目前整个园区除了入驻仅有的10余处汽车4S店销售厂家外,再无其他业态可圈可点。

采访中还发现,天津的一些园区建好后,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来一批产业项目。但这些项目并无明显的上下游关系,也没有形成相关产业的链条,入驻的企业分属不同行业形成大杂烩。而园区也与一般的写字楼没多大区别,一些园区的收入也只是靠收取的房租来维持运转。

邱仰林分析认为,产业园区最大的问题是集聚效应不明显,但这并非局限于地理空间意义上的集聚,而是在产业集聚中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主要表现在园区内集聚的同行业企业数量少,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低。同时,不少园区运营方迫于盈利的压力,放宽园区的进入门槛,允许一些非行业类企业进驻。这将导致园区内产业创意生态环境被破坏,起不到产业集聚发展的效果。

不过,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从去年初起,在京沪高速沧州路段会发现有多块户外广告牌,打出了沧州青县红木文化产业园招商的广告。据了解,该红木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坐落于青县流河镇,总投资56亿元,规划占地5.3平方公里。值得注意的是,与该产业园距离不足40公里的河北廊坊大城县,同样在京沪高速户外广告牌中打出该县红木文化产业园招商信息。

记者经实地走访了解到,几乎是在同一区域,却因属地不同而布局了两个同一类型的产业园,但从目前发展趋势看,两者均遭遇了发展困惑。据了解,青县红木家具产业园起步成立较晚,入驻企业数量及规模略逊于大城红木家具产业园,但整体上两者园区运营状况均不容乐观,大都是在依靠仅有的几家入园企业交纳租金勉强维持运转。

从雷同到融合的转变

园区定位的雷同,不仅影响着各自的产业集聚,还给地方带来不小的招商压力。以山东德州为例,早在4年前,德州武城县经济开发区就以发展新能源及低速电动车为主,至今依然是该县的支柱产业和主要税收来源。但即便如此,园区围绕低速电动车产业并未形成有效的集聚,不仅上下游关联企业屈指可数外,仅有3—5家上规模的低速电动车生产厂家在生产外,其他企业要么是歇业整顿、要么是关停跑路。造成多处厂房和大面积土地处于长期闲置状态,园区发展生机难觅。

或许是低速电动车行业曾经给武城县带来过辉煌,早已引起“隔壁”德州陵城区的关注并试图通过招商引入该行业龙头型企业,以期成为继武城之后打造又一低速电动车产业集聚地。虽然,该区近年来的确已引进一家龙头型企业,但发展步伐也并没预期那么乐观。目前,该龙头型企业并未带动当地形成产业集聚。除此之外,也并无其他关联企业入驻。

有分析者指出,由于各地“一亩三分地”发展意识浓厚,造成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产业园,而市场消耗量本来就有限,空置不可避免,如果产业园均按照先定位后招商,严格限制入驻园区所属的行业,那招商周期势必会更加拉长,产生回报所需时间更长,加大对开发商的压力。所以许多产业园招商也并未按照之前的定位来做,而是不限行业,只要满足园区各项要求的均吸纳入驻。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不少地方政府过于重视有形园区建设,忽视了相关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无形支持。

邱仰林建议,首先,“三地”政府应加强科学规划,树立协同发展大局意识,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引导产业园区建设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做“壳”到做“核”转变,通过加快产业集聚、搭建孵化平台、完善扶持措施等提升各类园区的质量和效益。其次,培育龙头企业,引导产业集聚。只有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才能集聚大批关联企业并形成产业链。但从目前园区各自为战的招商行为看,京津冀的协同效应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一体化进程中,如何彻底‘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真正将‘三地’串起来,共同打造出高质量高水准的园区,吸引大批大、好项目的落户,利用各自优势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带动整个京津冀产业结构的协同发展应是重中之重。”邱仰林说。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