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9版:园区孵化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9版            园区孵化器
 

2015年9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办孵化器兴起大学生创业项目加速落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崔敏

校办孵化器兴起大学生创业项目加速落地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全国各地兴办大学生创业大赛,一方面响应国家号召,引导和激发大学生成为大众创业的生力军;另一方面也让高校数以百万的大学生无法就业的难题得以缓解。

然而,在大学生创业风靡全国的同时,这些参赛项目是否实际落地成为人们关注和探讨的重点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通常当地政府会为获奖项目提供创业资金方面的支持,或是推介到当地的园区享受办公场地租金减免和配套服务。

全国兴起大学生创业大赛

90后大学生杜浩宇最近在网络上引发了大学生们的热捧。开学升入大四的杜浩宇这个暑假“每天都在跑”,他一口气参加了27个创业大赛,北到辽宁南至广州,东抵天津西达西安,庆幸的是,所有的比赛时间居然都没有冲突。

2015年成为大学生创业大赛的爆发年,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大学生创业大赛的热潮。其中,无锡已连续举办六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前五届比赛共有650所院校的近5万名学生直接或间接参赛。第六届更是吸引了309所高校的889支团队报名参赛。

距离无锡只有3个多小时车程的杭州也连续举办了四届大学生创业大赛,有趣的是,第四届的获奖项目如果选择在杭州落地转化,可以免予评审,直接申请享受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分别获得不低于5万元和8万元的无偿资助,最高可达20万元。

而无锡政府更是从第五届服创大赛开始,设立500万元创业基金,并吸纳社会资金3000万元作为风险投资。大赛“创业实践组(C类)”一等奖团队可直接入驻创业基地,最高可获得30万元创业启动扶持资金,享受免费办公场所和人才公寓。

与江浙地区联动创业的模式不同,广州地区更关注创业项目的后续发展。广州大学生创业大赛今年举办第四届,获奖的创业团队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资金奖励,获奖的项目还可以进驻市创业(孵化)基地,享受园区提供的创业扶持措施。

无锡市商务局副局长汪行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锡大学生服创大赛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为战略导向,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互动融合,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打通社会资源起到重要作用。

第六届无锡服创大赛获奖团队浙江工业大学灵目科技团队负责人谢榛表示,各地的大学生创业大赛为我们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和学习机会。“对于大学生创业项目来说,政府的各项扶持和优惠政策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创业企业要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先练好内功再去寻找资本投资更容易成功。”谢榛说。

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5个V5网络项目负责人蒋林勇则表示,“创业初期得到一些政策支持肯定会走得快一些,但是企业的生命周期可能会脆弱一些,只有通过企业的自生长力成长的企业才能走得更扎实。”

政策支持创业项目落地

大学生创业大赛为创业项目提供了展示和对接资源的机会,然而大学生创业在拥有技术优势和创新优势之外,也受到诸多因素制约而导致创业项目难以实际落地。

知名管理专家况杰表示,大学生创业项目成功率低很正常,一方面大学生还没有经验、缺少坚持,一些项目好高骛远、不接地气,老是瞄准大项目;另一方面,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荣誉可能会让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依赖心理,缺少自己寻找融资的动力和能力。

汪行分析,目前大学生创业项目成功概率普遍偏低,一方面大学生创业项目在创意和技术创新方面非常好,但是脱离市场,不容易与市场需求充分结合;另一方面还是缺少资金支持,难以引入社会资本。

蒋林勇说:“参加创业大赛有的是有好的技术,有的是有好的商业模式,但我们应该专注于自己的产品和技术,而不是为了参加创业大赛而过于包装。只有我们自己成长到一定程度,才能够对接到资本。”

无锡市副市长王进健表示,无锡市政府大力支持服创大赛,无锡政府首先会将获奖项目推介到当地适合的园区,为其提供办公场地租金减免、物业减免等;其次为落户项目提供创业基金。此外,无锡政府还会积极为创业项目和社会资本搭建桥梁,让大学生创业项目对接到更多的资源。

据了解,无锡政府在无锡软件园二期打造了专供大学生创新创业、载体面积3万平方米的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工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工商税务登记、投融资、资金申领、人才招聘、人才户口落地等一站式服务。

院校办孵化器优劣分明

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除了各地兴办大学生创业大赛外,近年来很多院校兴办孵化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

况杰分析,院校类型孵化器可充分依托大学、科研院所的技术、科技条件优势,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此外,学研型专业孵化器的创办,有利于大学、科研院所各项研究成果的产业化。

北京因为高校资源丰富,有北航天汇、科大方兴、神州空间、科方创业、利玛、中农大、启迪创业、交大、理工创新等一大批院校类孵化器。

王进健认为,高校办孵化器的优势在于有强硬的技术优势,其次在创新创意上有优势,此外高校办孵化器与大学生创业的项目黏性比较强。

蒋林勇告诉记者:“对于我们这些初创型企业最初的诉求就是有一个好的孵化器能够为我们提供办公场所,能够有一些配套的包括法律、会计等服务。院校的孵化器可以满足这些需求,并且院校老师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创业指导和人脉资源。”

“但是高校办孵化器或园区的劣势也很明显,就是资金投入能力不足。”王进健说。

“在国外,孵化器和加速器是两个概念,孵化器是将想法变为产品,加速器将产品推向市场,而在国内没有明确的区分。院校类孵化器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时在成本管理方面会不太关注,在将产品量化时又缺少技术工人,在将产品推向市场时又缺少营销推广人才。此外,院校类孵化器的管理机制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况杰补充道。

汪行也表示,院校办孵化器可能更多的停留在公益层面,基金、资金支持方面比较困难,更多的还需要政府去大力支持,也希望企业与高校结合,企业、投资机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