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制造业外迁河北集群式承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郝帅
北京制造业外迁河北集群式承接
王利博制图
随着《北京市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于日前正式公布,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北京市将疏导企业也渐渐清晰。
对此,相关专家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北京被疏导转移出的企业共分三大类,北京之外的地区承接将以园区的形式承接这些企业,并将形成集群且一些已经初具规模。同时在转移过程中,企业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大部分制造业将被限制
2015年版目录将通过对非首都功能增量进行更为严格的禁限,与北京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存量政策形成“组合拳”,共同助力首都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目录2015年版首次将城六区作为一个区域来实施统一禁限,城六区禁限产业比例达到79%。
据悉,在目录2014年版中,制造业全部532个小类,全市都需要执行禁限的有242个,占45%。而在目录2015年版中,全市都需要执行禁限的制造业小类增加到416个,占比达到了78%,提高了33个百分点。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蒋力歌表示,今年对一般性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中比较优势不突出的生产加工环节,加大了禁限力度。同时,在高端制造业中比较优势不突出的生产加工环节,也即高技术制造业,今年禁限种类也有增加,禁限小类达到11个,比目录2014年版增加了8个,主要包括部分计算机通信、通用设备及电气等行业。
9月6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赵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转移出的企业共分制造业、服务业和以教育、医疗为代表的公共服务三大类,其中制造业中能耗高、排放高等污染类高的企业要就地淘汰不再进行转移,有转移价值的通过转型升级后迁出北京。服务业主要指的是专业批发市场,区域性物流、养老等第三产业,这些产业若转移至天津、河北等地能显现出更强优势。公共服务涉及的面并不是很大,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医疗领域进行疏解。
产业禁限聚焦非首都功能
新版目录中指出,制造业执行禁限由242个增至416个,占比从45%增至78%,提高了33个百分点,尤其对一般性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中比较优势不突出的生产加工环节加大禁限力度。
北京区域性批发市场、物流基地多是以服务京外需求为主的大宗商品集散地,聚人多、占地多,属于典型的非首都功能。新版目录规定:“禁止新建和扩建商品交易市场设施、未列入相关规划的区域性物流中心”、“禁止新设从事商品交易市场经营管理活动的市场主体”,这实质上是从经营设施和经营主体两头下手,把住了区域性批发市场增加的源头。
据了解,2015年北京市计划清退、转型150个市场,其中清退拆除80个,转型升级70个。上半年各区县已清退拆除60个,升级改造10个。
北京还禁限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新版目录规定,北京全市“禁止京外中央企业总部新迁入”,城六区“严控其他总部企业新迁入或新设立”,“禁止新设立或新迁入市属行政事业单位”,“禁止新设立或新迁入非紧密型行政辅助服务功能,包括服务中心、信息中心、行业协会、研究院所、培训机构、学术类社团、报社、出版社、杂志社等”。
政府应做好政策衔接
赵弘告诉记者,在北京转移出的产业中,受关注最多的集中在制造业中,并且已经有一些很好的合作,比如已经建立的亦庄·永清产业园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把之前亦庄的一些需要更大空间发展的制造业企业迁至永清,在此园区内安排。北京周边现在已形成一些具有优势的产业集群,例如廊坊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河北固安的装备制造业集群,河北香河的机器人产业集群,河北保定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汽车产业集群等,都以园区的形式初具规模。
赵弘表示,制造业在北京周边之前就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政策引导下现在也承接着一些原北京企业的转移。但现在转移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遇到的是土地指标问题,很多北京外迁企业需要用地,而这些承接的地区每年用地指标有限,用地指标由国家向各个省下达,各省再向各个市下达,市里再分解到具体县区。在此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项目因土地指标不够而无法落地的情况。
其次是环境指标问题,现在各个地区排放总量都要逐年降低,一些项目在迁入后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带去一些排放量上的调整,这点需要政策层面灵活处理。
最后是在产业转移过程当中一些产业政策衔接还需完善。比如说一些在北京享受高新技术政策的企业在迁出后可能出现政策扶持中断的现象,因为根据政策规定这些地区的企业要享受高新技术政策需要被重新认定,而认定需要企业提供在新地区3年的完整资料。这样就使得企业在3年期间不能享受高新技术政策的扶持。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积极性。
赵弘表示,制造业的转移应按照集群化方向发展,分散和集中相结合,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做好搭建平台、共建园区、政策完善及引导等工作,积极解决企业在转移中遇到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