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人文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人文生活
 

2015年9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机器人来了,拥抱还是背摔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江雪

机器人来了,拥抱还是背摔

王利博制图

2015年8月12日,印度工厂发生的机器人“杀死”工人的“事故”,令投资者更加谨慎对待“机器人生意”。同时,中国公众人也开始认真揣摩企业家王石近日讲的“2017年,万科机器人管理的酒店将在深圳开张”是否真的成为现实?

机器人,蹒跚着脚步的日子远去了?

机器人,怀揣着梦想与激情的日子来到了?

一切不再遥远

8月31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在沈阳举办的事实,多少令沈阳很多企业家“诧异”。并且,“机器人市场,未来会出现井喷”的判断,让他们接受起来,显然不那么愉悦。

尽管,政府邀请了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这个城市的企业家、研究人员、投资家们培训,提请他们钟情“机器人时代”,抓住市场的机遇,给老工业城市寻找新的突破口。

这些企业家、研究者,不久前都从媒体上得知了“万科天津物业的遗憾”:“爆炸事件中,如果有机器人在执勤,或许,会做得更好。”这也是4000个业主们第一次从媒体上得知:万科物业真的“要用机器人执勤”。

这不是时尚和时髦,而是科学判断加上“冒险精神”。

因为是王石,因为是万科,社会上没人更多去评说这类“超前管理模式”。但是,“30%的物业管理员将用机器人代替”的预言,让那些拿工资养活一家老小的物业人员,还是多了些许的忐忑。

时间到了2015年9月4日。

告诉公众“万科已经有20个‘第五食堂’是用8个机器人在烧菜”事实的王石,开始接触更多“机器人公司的老板”。

更早与王石一样“青睐机器人市场”的企业家,还有台湾富商郭台铭。

生活,真的不再仅仅是畅谈美国电影里关于机器人的种种想象了。“继计算机和网络给世界带来一场信息革命后,下一波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能从机器人开始。”

这也是硅谷企业家、《机器人时代》作者马丁·福特给出的“文化结论”。

80后企业家“噱头路演”

“机器人”给予中国人更多的是蒙太奇“镜头”切换。

当企业家马丁判断出的“不同水准的工作,都将被机器自动化所影响,这个结果会影响到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中国、美国,甚至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当这个预言似乎快要成为美好事实时,德国大众公司“机器人杀人”的消息,的确换来以霍金为首的“千余名科学家”联署《公开信》。他们呼吁取缔“杀手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

这些,王石也应该听到了。

事实上,主打机器人安全的Knightscope公司已经吸引了上百家客户,他们的做法是,将高科技机器人技术应用到安保领域,就此成功地研发出了具有自动识别功能和安保巡逻作用的K5机器人。

这也是很多商业巨头“疯狂”的理由:一个机器人可以代替10个产业工人24小时不停地工作;不像人,不会倦怠,也不会有点小情绪而影响效率;机器人加工的工件,可以精确到微米级,误差可能比头发丝还细小;启用机器人的生产线,其产能是一般车间的3倍。

2015年9月4日,一位路演“煎饼机器人”的80后品牌创始人表示,他“希望得到1000万投资”。此时,已经有400户加盟商递上了“申请书”。

“3D、加上机器人、加上一年1个亿的煎饼”,再一次修正了中国消费者理念,启发了新创业者的思路。可以说,《金融时报》发表的《机器人真的在现实世界杀人了》一文以及苹果联合创始人沃兹尼亚克在“呼吁信”上的签名,都没有吓倒这个创业者。

“文化使命”与“一大波机器人正在袭来的”现实面前,他更愿意倾听硅谷企业家马丁·福特在《机器人时代》一书中的提醒:“当加速发展的技术将整个体制颠覆到某个程度时,人们必须主动进行根本性的结构重组,唯此方能继续人类的繁荣。”

不仅如此,谷歌董事长施密特也“信誓旦旦”:别担心失业,人类将与机器相依为命,机器人也不例外。他决定像王石那样,微笑着向前走。

在一位心理学家坦言“机器人会干掉你的饭碗”的9月3日,中国沈阳“机器人大会”闭幕。

一位投资家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感受到了压力。说来,真的来了?!”他看到最新消息是: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到2025年机器人在制造业、服务业上创造的产值将从1.7万亿美元增加到4.5万亿美元。

而到目前为止,富士康的机器人军团已经突破了5万台,未来仍有不断上升趋势。这说明,富士康近60万的员工,在与日俱增的机器人面前,就业岗位岌岌可危?

商业的归商业

“这是关于伦理情感的深层次话题。”一位社会学家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

他认为:企业家或许更希望,机器人没有心理问题、能减少自杀。因为富士康已经研制了Pepper,这台“情感机器人”。

还有一个名叫谭奕的人,他是全球首款家庭智能陪伴机器人“小鱼在家”公司的合伙人兼市场副总裁。在搭建了一个针对老年市场的电商平台“爸妈我爱你”之后,他坦言:“老年市场虽然看上去一片蓝海,但实际上却是一块难以开垦的金矿。”6月,当他累积融资金额达到3000万美元之后,为了引起共鸣,他请了李开复、潘石屹以及江南春三位“商界大佬”作形象代言人。

他不但知道新松机器人公司、“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院士,他还清楚,大家共同的朋友就是科幻剧《罗萨姆的万能机人》中的主人公。

他们都仰视美国人戴沃尔,是他在1954年发表“通用重复型机器人”的专利论文中,首次提出“工业机器人”。重要的是,他们都是美国电影《环太平洋》、《机器警察》、《机器人瓦力》的粉丝。

几十年前就强调“木头也有个性,制作需要耐心、毅力,也要赋予物体以生命”的日本企业家、设计大师安腾忠雄,如今是中国企业家、万科老板王石的朋友。

日本设计师看出了这个中国企业家的忧虑。

但是对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集团白相林副总裁来说,“打造国际机器人平台和智能制造平台,已是未来目标。”

当商业的说商业,人性的说人性时,投资机器人研究多年的企业家曲道奎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经济从工业革命到公司革命,再到平台模式时代,机器人需要软硬件一起创新。”

路途遥遥,他们深知,但他们更坚信,在“光与影”中奋斗,才是价值体现的最好过程。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