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是奶业再造唯一注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石岩
品质是奶业再造唯一注脚
三聚氰胺事件,让消费者对国产奶丧失了最基本的信任。而当下,中国乳企正经历着自2008年“触底反弹”的转型升级关键期。
在国内经济增速新常态的大环境下,伊利、蒙牛两大乳企的中报着实让人眼前一亮,V形的发展路径已上正轨。“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中国奶业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以质量为生命,将优质安全视为现代奶业发展的根本“底线”才是唯一出路。
2008年,是中国奶业的一个分水岭。
之前,巨大的消费市场让厂家来不及“夯实内功”,先“跑马圈地”占领市场再说,对奶源监管的轻视以及简单粗放的经营方式为奶业的发展埋下了不少的隐患,积累的矛盾终于在三聚氰胺这个点上被无限放大,这个具有时代背景的“话剧”才被迫地落下“一路高歌”的帷幕。
2008年之后,乳品企业尤其是婴幼儿乳粉企业遭受重创,消费者对国产乳品信心几乎降至冰点,奶业发展步履维艰。
也正是从这时开始,中国奶业开始了艰难的复苏之路、重塑信心之路、转型升级之路。
7年已过,从奶源监管、生产收购再到加工环节,中国奶业在从“根”上重塑奶业的产业链。在奶牛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大幅提高的今天,奶牛1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5%,比2008年提高25个百分点;收购环节上,奶站数量减少,监管加强,机械化挤奶率达到90%;加工流通上,我国鼓励兼并重组,并实现了对婴幼儿乳粉企业的生产加工实行药品等级的监管,淘汰了一批落后企业。
从当前行业现状来看,国内相当一部分乳品企业无论是奶牛品种、饲养技术,还是机械装备、设施条件、质量监控,甚至是生产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都完全可以和国际乳粉企业相媲美,而且已经生产出了安全、优质的奶粉,并诞生诸多优秀企业。
从这方面看,探讨中国奶是否安全、放心,必须客观看到奶业发展取得的进步。同时,对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保持清醒的认识。
从行业本身来看,奶业产业链条长,有与之伴随的风险发生,每个环节的把控不严就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问题;从国内市场看,当下我国乳企不但面临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巨大压力,同时还受到饲料、人工、运输等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的双重挤压,国内外乳制品价格倒挂也导致进口产品对乳业冲击加大。
提升奶业品质,需要多方合力。从大环境上讲,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国内奶业发展和食品质量安全,把提高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作为加强食品安全的突破口,促进国内奶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也正在完善,为奶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其次,政府在发挥好监管职能的同时,也在完善奶业政策扶持的力度,引导奶农、乳品企业标准化生产。
中国奶业的产业升级之路,将更多的是从“生产的源头”转而到“研发的源头”,从以“生产力”为导向逐渐转到以“研发力”为导向的转变。通过夯实内功、严格监控产品质量,拿出让中国消费者信任、放心的安全、可靠、高质量的奶粉,重拾消费者信心。
因此,乳品企业要对质量有敬畏之心,把质量作为奶业的生命线。坚持质量至上的原则,用过硬的质量培育产品品牌,树立企业声誉,重塑消费者对国产乳品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