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9版:园区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9版            园区调查
 

2015年9月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统孵化器呈现五大变化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王安

传统孵化器呈现五大变化

现在,孵化器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热潮将孵化器行业又一次推向前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孵化器行业也在进一步借鉴国外模式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化,不仅限于科技成果转化,更是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向创业孵化的终极目标靠近。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期,创业已经演化为产业,围绕创业团队的投资机构和孵化载体成为创业生态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而以往被认为行政色彩浓重的孵化器也逐步端正角色,向创业者的服务供应商方向演进,不仅局限于提供物理空间、财税申报、技术扶植等基础性服务,还帮助创业团队更好地与市场融合发展壮大,通过佣金、股权等收益维持发展,围绕创新创业构建了全周期服务,促进创业生态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联动。变化之一:模式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中国以政府为运营主体、公益性质浓厚的孵化器模式相较于国际成熟孵化器显得十分单薄,市场化程度低、盈利模式不清晰、服务内容不专业等弊病成为孵化器支撑创新创业的软肋。但随着创新创业进入指数化发展阶段,逼迫孵化器不断改革,优化自身。相比之前单一模式,目前市场已形成了风险投资型、中介服务型、战略布局型和区域经济型四种模式的孵化器。变化之二:业务由空间载体向全面服务转变

物理空间是传统孵化器的重要特征,截至2012年,孵化器总体运营面积达4375.8万平方米,每年增长比例稳定,单个孵化器运营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左右。但这种特点已经发生了改变,从科技部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出1995年—2003年之间,单个孵化器运营面积以年26%的复合增长率高速提升,但2003年之后则陷入停滞阶段,2004—2012年之间复合增长率仅0.9%。

造成总运营面积和单位运营面积背离的核心原因是新常态时期孵化器去地产化的趋势明显。传统孵化器本质是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分支业态,主要通过提供物理空间来实现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但这种模式天花板明显。随着创业型企业需求的变化,纯粹提供物理空间的孵化器生存堪忧,孵化器行业从扩大运营面积向提升运营内涵转变,从简单的提供物理空间转向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变化之三:“玩家”由独立个体向跨界融合转变

从参与者层面来看,传统孵化器属于独立个体,背负了更多的政治任务,随着行业发展至创新期之后,参与者逐渐扩展到由个人、企业、媒体多方参与的市场化运营结构,参与者的丰富提升了孵化器行业的生命力。从资金注入层面来看,2011—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孵企业获得风险投资的规模逐年增长,分析资金来源结构可发现,2011年来自财政和社会的资金比例分别为41%和59%,到了2013年比例则变为33%和67%。从前大额财政资金补助转变为社会资本进入,孵化器本身也存在被孵化的情况。从区域来看,孵化器资源共享、服务共赢的案例越来越多,单打独斗逐渐被协同合作取代,资源跨区域共享、流动成为新常态。变化之四:收益由前端向中后端转变

孵化器的盈利渠道来自于4个层面,政府补贴、物业租金、股权收益(最终面向大众的一般是IPO,面向机构的一般是收购/并购)和服务收益。传统孵化器受制于创新创业团队稀少,盈利多关注于前端的政府补贴、物业租金收益,呈现前高后低的价值链形态分布。

创新型孵化器得益于创业氛围的浓厚和创业团队数量的激增,前向收益逐渐缩减、中间过程收益逐步增加、丰富的后向收益组合使得收益渠道加粗,构成了锥型产业价值链。同时,中间过程的收益也从单层服务增益向多维度的精细化的引流服务和全方位的孵化服务增益转变,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孵化器行业的自造血行为。变化之五:成果由数量向质量转变

孵化器孵化企业周期一般为6—12个月,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单个孵化器孵化企业数量相比之前略有下降,基本稳定于55—60个区间,而孵化器在孵企业的收入则不断提高,这种现象表明重视在孵企业的规模在逐渐向提升入孵企业门槛和把控在孵企业质量方向转变。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孵化器的市场化运营逼迫其需要盈利,而在孵企业的数量并不能提升其盈利能力,因此需要优化项目来保证利润的形成;第二,孵化器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使得行业竞争白热化,很多孵化器从全面出击向行业纵深转变,专注于形成垂直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因而项目的数量比全面出击时有所下降。

作为舶来品,乘着中国经济过去30年飞速成长发展的东风,中国孵化企业不断倍增,孵化器从经典理论获得的定位———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业者,也逐渐跃升为服务区域经济、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大幕再次开启,孵化器行业还需要更上一层楼,突破原有体制格局,将服务触角突破孵化器的“物理”概念,深入结合市场,形成健康的自循环系统,成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强有力构建者。(作者系北大科技园产业研究院,来源:搜狐焦点产业新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