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扎堆河北掀起建园热潮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霂轶
房企扎堆河北掀起建园热潮
王利博制图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概念”的愈加深入,河北成了众多地产商的“试练要地”,产业园区则是这场争地大战的关键所在。但由于长期以来囤积的近6.4万亿平方米房地产库存和产能过剩等问题,园区本就带有“原罪”,这也正是业内人士对园区的前景褒贬不一的原因所在。
但是,越来越多的地产商凭借产业地产在“白银时代”走出了一条阳关大道,比如,“老牌”产业新城运营商华夏幸福的发展引来业内众房企侧目,毫无疑问,华夏幸福所取得的业绩足以让一众开发商“垂涎三尺”。
房企欲借力产业地产
华夏幸福净利润增31.7%
2015年8月27日,华夏幸福发布2015年上半年报告,在产业发展方面,产业发展服务实现结算收入45.2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6.7%;实现净利润22.80亿元,同比大幅增加41%;新增签约投资额253.4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24.8%。
与此同时,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以301.10亿元销售额首次进入行业十强。2015年1月—6月华夏幸福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0.31亿元,同比增长31.7%。
除了华夏幸福,隆基泰和、中国宏泰发展、华业地产等房企也将发展重心放在了产业地产上。其中,隆基泰和是河北的本土企业,通过30年的发展,拥有高达17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与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总规划占地面积为5500万平方米。
相较于隆基泰和17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荣盛发展在拿地方面并不示弱,荣盛仅2015年上半年便拿地32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6%,完成年初计划43%。
一边是积极拿地,一边却是业绩下降,据荣盛发展2015年上半年报告显示,其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0%和25%。这并不能动摇荣盛发展坚守河北的决心,荣盛发展表示:依然维持京津冀和大南京的区域布局,其中,公司在京津冀区域土储已高达2万亩,为公司未来该区域内发展建立良好的基础。此外,公司也在积极寻找新经济产业,以期实现业务新突破。
针对地产商在河北不俗的土地储备,亚豪机构发展中心总监郭毅表示,“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这一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北京的产业外迁进展也在加快,地产商河北建园也是根据国家的战略规划方向,去调整企业自身的运营战略和经营模式转型。”
据相关媒体报道,自去年起,华夏幸福、荣盛发展、华业地产等京津冀“概念”地产股股价涨幅惊人,市值不断增加。
业内人士指出,华夏幸福、华业地产等地产商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策利好,但真正使其业绩快速提升的关键还是房企本身的发展模式。
园区发展各有招数,
模式成关键
普遍来看,地产商做产业园区大多是半路出家,隆基泰和便是从2014年起,由住宅业务开始转向产业园区开发,当时为了壮大产业地产板块,隆基泰和特地成立了产业发展集团,产业地产板块顺其自然地成为集团“一体四翼8个板块”的重点板块之一。按照隆基泰和的发展规划,其将充分利用17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发展金融,以此撬动土地资源价值,并且将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多元合作模式。
中国宏泰发展则希望通过创新创业的平台,实现政府、高校、企业、市场、技术、金融等各方面要素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加速孵化和产业化。
不难看出,相较于中国宏泰发展、隆基泰和,华夏幸福已走到产业新城发展的最前端。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固安县也正是因为华夏幸福,固定资产总投资近150亿元,全部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
华夏幸福和政府的相互“扶持”与郭毅的观点恰好相同,“产业地产与地产商擅长的住宅开发完全是两种模式,从规划设计、建筑施工到招商、运营,都需要一手拉紧地方政府,在产业扶持政策、在包括企业融资、税收、高端人口引进等产业扶持政策上争取政府的支持。”
以固安产业新城为例,华夏幸福采用的是“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华夏幸福相关负责人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我们所采用的是PPP模式,前段时间,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固安积极探索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安工业园区新型城镇化项目也成为PPP示范案例。”
同时,郭毅还强调,“地产商做产业地产,还要一手拉紧计划引进的从业企业,在地块开发前就清晰地了解这些企业在经营管理、办公场地、园区服务上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才能实现产业园区从前期开发、中期招商,到后期运营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