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答复转基因“是非”背后:还需一场科学争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石岩
农业部答复转基因“是非”背后:还需一场科学争论
像转基因技术一样的争议,历来少见。
8月26日,农业部官网公布了对王路等10名全国政协委员“加强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提案的答复函。答复函称,国际上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权威结论:通过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都是安全的。
显然这并没有完全消除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疑虑。“是非”之后,至少还缺一场科学大争论。
“桌上吃着,嘴里骂着”
以大豆油为例,近十年中国的植物油年消耗量增加了约1500万吨。而作为中国人食用油最主要原料来源的大豆,近十年来年产量却下降了约600万吨。供需市场的失调,其中的差额只能靠进口美国、巴西、阿根廷这三个世界大豆生产国的大豆来弥补,而这三国恰恰都已经批准转基因大豆的种植。
早在2003年,中国放开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就引发了民众的抵制,使得种植转基因大豆推广滞后。而目前在这种“准吃不准种”的局面下,国内大豆种植产业生产的仍然是传统大豆。而传统大豆的出油率比转基因大豆低很多,凭借着高出油率和低廉的价格,转基因大豆榨出的油便很快占领了中国市场。价格高、出油少的国产大豆更难被豆油加工企业问津。
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以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的大豆油更容易受到一般中国家庭特别是饭馆跟小吃摊的青睐。据记者了解,在天猫超市和京东商城中查找大豆油,总销量排名前三的大豆油原料都是进口转基因大豆。
民众们正一边不安地在微信上刷着“转基因食品的N种危害”,一边又顺手将转基因的大豆油倒进锅里……
农业部:上市转基因食品都安全
上述答复函称,欧盟委员会也历时25年,组织500多个独立科学团体参与130多个科研项目,结论是“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并不比传统育种技术危险”;同时,我国也开展了大量转基因生物安全方面的科学研究,认为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同样安全。
根据该答复函可知,中国是对转基因产品标识最多的国家。中国国内市场能见到的转基因农产品,与农业部制定的首批标识目录基本一致。
2002年,农业部制定了首批标识目录,包括大豆、油菜、玉米、棉花以及番茄5类17种转基因产品。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规定显著标示,并赋予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转基因食品标示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职能,并与农业部门加强合作,强化转基因标识监管。
实际上,转基因食品不只是个科学范畴的问题。专家表示,中国公众接受转基因食品,需要一个认知的过程,更需要专家和学者对其“释疑解惑”的普及。还是要把科学的问题交给科学家,把监管的问题交给政府,把监督权、知情权和选择权留给老百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