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6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6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5年8月2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电信江西公司
深改措施将全国推广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蔡钱英

中国电信江西公司深改措施将全国推广

新大楼全景

对于电信行业而言,深化国企改革从未停歇。作为历次电信业改革的母体,中国电信持续推进企业的创新变革。从2005年深化企业战略转型,到2011年推进一系列深化转型的改革举措,再到2014年率先在央企中推进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如今,改革成效正逐渐显现。

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电信此次改革是比较深刻的一次变革,势必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改革的红利和发展的红利两者一定能够有机结合,形成更大的驱动力。

“划小承包”

自下而上的改革

众所周知,中国电信业务涵盖固话、宽带、移动等基础业务,而在这些领域,存在着组织庞大、机构臃肿、资源投入产出效率低下、决策链条复杂、员工活力不足等“大企业病”,为此中国电信推出了“划小承包”,从贴近客户的生产一线入手,自下而上推动市场化改革。

“作为中国电信集团深化改革的第二批试点省,江西公司以建立响应服务中心为契机,走出一条响应一线的改革新路子。”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电信江西公司总经理黄晓庆这样讲道。

熊金辉就是那时选择与中国电信解除劳动合同,通过竞聘加入了“划小承包”经营队伍,当上了岗上镇营业部的“小CEO”。

在中国电信江西公司副总经理庄彩霞看来,“划小”就是在核算收入和成本后,将用人权、资源使用权、薪酬分配权、业务管理权同时下放到每个经营主体。

据庄彩霞介绍,自2013年开展支局、营业部、网络投资全面划小后,目前1460个营业部承接了全省94%以上的经营任务。

熊金辉告诉记者,岗上镇是南昌县最南边的乡镇,全镇人口4.6万左右,电信用户约1900户。岗上镇5个营业厅的运营,全部采用代理商外包合作模式,目前已经完成任务130多万,超过年中任务0.8%。“我以前的年收入大概是5万元,现在能达到7万多元,实实在在提高了一个档次。”

据了解,截至今年7月,南昌、赣州、九江已签订合约营业部占比均超70%,上饶、吉安、赣州、景德镇已全部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赣州、上饶、宜春、景德镇营业部内部签约率均超过60%。

“倒三角支撑”体系

一线基层成现场决策者

与“划小承包”同时推出的还有“倒三角支撑”服务体系。

所谓“倒三角管理架构”,是将原来处于传统金字塔管理最下端的一线基层工作人员转换为倒三角组织结构的最顶端,成为现场决策者和资源调动者;而原来处于金字塔上端的各级管理者,则转换为倒三角的底端,成为资源与政策的提供者、服务的支撑者。

2014年10月,江西公司撤销全省11个市分公司的城区分局,在市公司设立响应服务中心,对营业部“一点支撑、全程管控、闭环管理”。

江西省响服中心副主任李文琦介绍称,为了更好地服务一线,今年4月在省公司设立省级响应服务中心,与客户服务部合署办公,承接市公司派单。“这个部门的人员以前是自上而下管理基层团队,现在是变管理为服务,而且我们的考核掌握在基层一线‘小CEO’手里,促使我们服务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避免出现问题积累、拖延和推诿扯皮现象”。

景德镇市珠山营业部的“小CEO”张虹对响服中心评价很高。她告诉记者,以前是遇到问题求着上面帮忙解决,现在再也不用到处找人了,有事情找响服。“让我们减少了很多琐碎的事务,数据报表少了,营销精力多了;日常事务少了,帮扶指导多了,有更多的时间去寻找商机,开拓市场”。

年底之前

或在全国全面推广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主要以上级管理部门考核下级单位为主,一线“小CEO”们基本没有话语权。而中国电信江西公司则打破了传统模式,改革KPI考核内容,建立了正负结合的逆向考评体系,应用逆向考评赋予了一线话语权和考核权,落实“部门围绕一线转”。可以实现将倒三角支撑成效和逆向工单及时率、满意率等一线逆向考核指标纳入KPI考核,减少“自上而下”的专业管理考核权重。同时,通过内部支撑积分券模式对企业内各支撑服务部门进行正向激励。

黄晓庆告诉记者,赋予一线话语权,落实逆向考核,是实现倒三角体系有效运作、持续运转的基础。

南昌市南浦路营业部小CEO秦文每个月手里有2500分的积分券,通过这种模式,他可以随时对支撑部门或支撑个人各项服务工作进行奖励,各支撑部门和人员每月凭积分券到公司兑现奖励金。

据统计,南昌分公司1月—6月累计兑付积分券的现金达120247元,极大地激励了各专业部门和人员的支撑热情和服务水平。

据中国电信改革战略部、改革处处长陈树农称,“划小承包”和“倒三角支撑”今年年底之前在全国全面推广,中国电信企业深化改革已全面铺开,发展新常态下,挑战和机遇并存,改变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寻找新出路。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