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5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5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5年8月2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不得不提的六大要素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张春晓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不得不提的六大要素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国资国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也进入到改革的深水区,既要鼓励大胆试也要防止无序改。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要加强。国资国企改革必须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实现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为国民经济发展搭建良好的运行平台,有利于民间资本拓展投资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的深度融合,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把民族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首先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划定边界、规范进行。目前社会上有不同的分类声音,不管是按照哪种分类原则,一是必须保证国有资本的全民属性,实现国有企业的公益性和商业性同步推进,使公益性能够惠及民生保障,商业性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二是要注意市场的动态性,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任何性质的资产在市场中的属性都不是静态的,对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分类也不应静态化处理,要根据形势变化、行业变化、市场变化等及时调整国有企业的功能类别,保证国有企业的类属能够提高国有经济的运行效率,保证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三是要关注区域发展的变化性,公益性和商业性随着区域的变化而变化,在国内区域属于公益性的企业,在全球经济区域竞争中就可能会变成商业性,此时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就兼具公益性和商业性双重职能,在国内发挥公益性职能,在国际上发挥商业性职能,整合配置全球资源。

其次要加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是两个功能不同的企业,国有资本经营公司是以市场化的手段整合优化国有资产,配置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行效率。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选择国有资本投向,优化经济结构和布局,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一是在分类试点上,对于需要整合优化国有资产的行业或领域,要加快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试点。对于需要选择国有资本投向且方向比较明确的行业或领域,要加快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试点。二是对于没有“走出去”的国有企业,要着力搭建国有资本经营公司的运行平台,整合优化国有资产,通过优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理顺管理链全面提升国有资产的运行效率。三是对于“走出去”的国有企业,要着力搭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运行平台,在全球市场,把握商机,通过市场化手段选择国有资本重点投向,服务于国内经济发展。

第三要全面理顺市场主导运行体系的三大关系。要有效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必须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的关系,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一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国有资本的委托代理链条中,政府即是国有资本受托方,也是国有资本的委托方,这就很容易造成政府与国有企业的边界不清,使“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流于形式。要让“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真正落地,就要切实做到政府不插手企业的事,企业不包揽政府的事,让政府和国有企业各自归位。二是理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的关系,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创新适应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国有、集体资产所有权、经营权和各类企业法人财产权的保护。在产权保护的前提下,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三是理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改变资本雇佣劳动的现状,加大绩效薪酬的权重,适时推出期权激励办法,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平衡劳资利益分配,充分体现劳动的价值,保证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第四要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不能为混合而混合,为改革而改革,要在分类国有企业的基础上及准确界定国有资产的功能和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国有资本进退自如,收放有度,动态调整。一是对于国有经济已经涉足的行业和领域,对于关系国家安全的行业和领域,要保证百分之百的国有独资;对于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领域,由于关乎民生问题且投资周期较长,因此可以适度放开,如果必须引进混合所有制的话,也要保证国有绝对控股;对于大型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等,如果要推进混合所有制发展的话,也要保证国有股相对控股;对于完全竞争的行业和领域,如果我们的民营经济成熟壮大到能够承接产业链的全部节点,且国有经济的确不需要控制的话,国有资本可以有限参股、适度参与。(下转G03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