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未来两年进入兼并重组活跃期———访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实习记者邝颖嘉本报记者赵玲玲
大企业未来两年进入兼并重组活跃期———访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
今年的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是在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方案出台前公布的。
2014年国企改革总体低于预期,但近期高层的一系列表态,为全面、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奠定积极的政策基调,有望实质性推动企业改革进程。
根据2015年中国500强企业榜单,上榜公司的总收入达到了59.5万亿元,较去年增长4.9%;利润达到2.6万亿元,增长7.3%。中国企业的平均收入和资产的数量仍然保持发展势头,但是企业利润和人均利润则与世界500强公司有着明显差距。中国企业整体竞争力相对较弱,“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上榜企业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习近平“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两只鸟论”为企业找到发展新动力提供了重要遵循。李锦就全面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以及如何转方式、调结构、增动力,谈了看法。他认为,国企改革方案公布,有望实质性推动企业改革进程,成为当代中国企业发展进步强有力的引擎,将为中国500强企业在2015年带来实质性变化。
不能“凤凰涅槃”,还是傻大笨粗,我们靠什么去应对这场竞争?
《中国企业报》:从今年中国企业500强特点看,规模扩张步伐明显放缓,无论入围门槛增幅、营业收入总额增幅、资产总额增幅都达到了近年来最低。如何看待这种新常态?
李锦:目前企业发展形势严峻。一直作为中国企业500强主体的传统产业煤炭、钢铁、有色等行业日子很不好过。500强中亏损企业有57家,其中,50家上榜钢铁企业有11家亏损,有色企业有8家亏损。从近3年榜单上中国企业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我国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非常明显,而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型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还不明显。这些说明,从旧常态到新常态过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务艰巨。我们正走在新常态路上。
《中国企业报》:你觉得,与外国500强相比,中国500强企业有哪些优劣势?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有何差距?
李锦:我们在垄断行业或特殊功能的企业,具有资源优势,不到两年,中石化可能将会超过沃尔玛成为世界冠军。与世界500强相比,尤其是与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500强企业相比,中国的500强企业技术含量及创新能力不足,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差距。在品牌建设中,中国的企业基本上没有发言权,仅有的品牌企业如华为、海尔等都集中在民营企业,还应当注意到,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机制比较“死”,活力不足,效率低,原因是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开,导致经营活力不足,相当部分企业难以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难以改变长期形成的从属地位。包括企业的政府化,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人员能进不能出,干部能上不能下,工资能多不能少,这三项改革讲了20多年,但是一直没有本质的变化。看来,国企改革对资源,重新配置是不得不搞的事情。
《中国企业报》:看来不能“凤凰涅槃”,还是傻大笨粗,我们便无法应对世界范围内的“大企业时代”竞争?
李锦: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说“美国的事业是企业”,那么,中国的事业也是企业。企业强则国家强,大企业承担着实现国家振兴、民族复兴的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大企业之间的竞争。
习近平总书记最初提到“两只鸟论”时已明确指出,“凤凰涅槃脱胎换骨靠什么,应该是靠自主创新、技术的创新、品牌的创新”。讲到“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习总书记说:“我就在想,我国将成为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但我们的技术和制造能力能不能应对这场竞争?”(下转第十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