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5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5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5年8月1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并式重组
红利何时爆发?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王若晗

合并式重组红利何时爆发?

今年以来,南北车合并打开了竞争性行业国企整合预期。中国远洋、中远航运、中海集运、中海发展、中海科技五家航运央企所属上市公司集体宣布停牌,再度引发市场对航运央企整合的关注。南北车合并旨在增加议价力,减少国内企业在海外恶性竞争。那么,中字头的远洋航运是否也像南北车一样在外为抢生意打过架,人们在猜测。

人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李克强总理关于企业一定要“抱团出海”讲过多次了。在出席秘鲁中资企业座谈会时李克强总理谈到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一定要“抱团出海”,防止恶性竞争。在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加快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是一篇大文章,必须立足对外开放大局和坚持互利共赢原则,统筹谋划,防止一哄而起、恶性竞争,注意防范多种风险。

国家领导人多次呼吁“抱团出海”,据说是因为南北车在海外恶性竞争引起的。中国企业成功出海的经验虽然很多,但是恶性竞争事件多多。“南北车竞相压价抢阿根廷订单事件”还犹如昨日。

2013年7月,中信建设和中国北车愤怒之余向中国机电商会集体告了中国南车一状。其原因在于,当年5月27日,中国南车公告78亿新签合同,其中包括5月23日新近签署的22.56亿阿根廷动车组合同,算上2013年1月中国南车两条阿根廷地铁共计35亿元的合同。不到半年内,南车在阿根廷接下了近60亿元的车辆订单。而在这场订单争夺战中,作为“后来者”的南车以127万美元/辆的“超低价”抢占市场,而北车的报价是230万美元/辆。北车因此丢掉了订单。

2014年10月底,南北车同时宣布筹划重大事项停牌。3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中国北车、中国南车重组进展情况的汇报,李克强总理要求促进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解决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问题。

南车、北车合并为一家,主要原因是因为两家公司在海外存在恶性竞争,南车、北车整合以后,有利于高铁“抱团走出去”。了解内情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道出内中原因。

整合以后,中国高铁已在海外市场上频接大单。公开信息显示,中泰已经签订高铁合作协议,中老铁路正在加紧推进,中国还将积极地参与新马高铁的竞标。继4月22日中国与印尼签订约60亿美元的高铁大单后,27日中国铁建拿下非洲约55亿美元建设项目。看来,还是抱团力量大。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我国古代便重视兄弟团结的事。现“兄弟阋于墙,外讨其侮。”两家国企出海,务必团结,莫让“父母”在家中为你们忧愁。现在总理在打好高铁这张牌,我们的高铁建设者们面对“不熟悉水性,出海难”等问题,该怎么抱团,让“父母”在家中放心,着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这个话题,也不是高铁一家,恐怕南北船、中字头的远洋航运五家、中字头的铁路建设企业,都要思考这个话题。

抱团出海,相互取暖,才能让“父母”安心。十几年来,中国兵团迅速的走向全世界,不乏“出海早,水性好的选手”,这其中也包括不少“民企选手”,作为后来报到的“兄弟”,应保持谦逊的态度,多向前辈学习,多向兄弟单位取经,经验互享,取长补短,也可以国企、民企联合抱团,共同出海,打造命运共同体。在海上大风大浪,暗礁险滩的情况下,我们最重要的还是团结。尽管国外有投资需求,我们有投资实力,但是出海干活,人生地不熟,不抱团仍然不行。

怎么样抱团出海,相互取暖?首先,胸怀大局,根据国家所提出的愿景和行动,联合体或者承包联合体等战术,共同出海,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其次,按国际市场需要,资源整合,创新联合出海模式,打一个上下游,不拘一格,相互取暖,取得共赢。再次,中国高铁就是要做“最好的自己”,出海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硬,千万不能干自我相斗的事了。通过一个一个工程来说话,用质量说话,用事实说话,用信誉说话。再者,提高服务水平。因不同国家,不同产业,不同项目,实行不同的方针,使用不同的方法,开展一对一“个性化”定制。最后,要讲社会责任,创造团结和谐的环境。

抱团出海,不仅要与中国人抱团,还要与合作方抱团,这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的新课题。当然,中国企业是在出海打出新局面的。然而,进去了能否生根发芽站住脚,这是我们要面临的挑战。中国装备走出去、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盘活存量资产,也有利于其他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扩大就业,还可以为中国与发达国家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创造更多机遇。李克强总理认为,“这是‘各得其所、互利共赢’的好事。”

搞好国际产能合作,做到国际产能抱团,让人家觉得我们对人家好,才能真心实意接受我们,进去了要生根发芽站住脚,这又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肯定要比自己抱团更难了。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