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工业园区:试水产城融合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石岩
邹城工业园区:试水产城融合
位于山东省邹城工业园区的白马河上,一艘艘载满煤炭的货船正准备从这里出发,由此开始,货物将一一被运往江、浙、沪。像森达美港这样,年吞吐量达500万吨的三类内河港口,在区内就有两个;京福高速、日东高速,京沪铁路以及京沪高速铁路等交通干线在这里交织成网、穿区而过。
“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主导产业为支撑、以自主创新为动力,通过健全完善化工产业链条,实现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总而言之,我们要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邹城工业园区副主任、副镇长王雷科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
镇园合一,试水产城融合
“2003年,成立最初的邹城经济开发区里能工业园,这是园区的前身。到2006年,升级到省级邹城工业园区。直到2009年,原太平镇、原平阳寺镇和原邹城工业园区合并成立邹城工业园区,最终促成了‘镇园合一’的先导模式形成。”园区办公室副主任张磊在介绍园区发展三个阶段时说,“二者实现捆绑,实则也是政府对园区发展寄予厚望的直接表现。”
园区围绕镇中央,镇坐落在园区中。“镇园合一”,全区全镇上下一股劲,使产业布局、发展规划更加明确和清晰。
“正是过硬的基础保障措施,才吸引了一大批项目来此安家。园区上下合力、科学规划引导,以污水处理、危废处理、消防应急、公共码头和仓储等项目的整合和落地为标志,实现了公用设施一体化,为入园企业持续稳定的运营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王雷科告诉记者。
引进来和走出去
施工正酣的太阳宏河纸业工地上,机械设备轰鸣,工人干得热火朝天。这个天然纤维素一体化和50万吨低克重高档牛皮箱板纸的项目投资高达近50亿元,预计今年10月份左右投入生产。
目前,园区续建亿元以上项目21个,拟开工项目10个,重点在谈项目17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8家。投资10.7亿元的恒信焦油加氢项目完成基础施工;投资68亿元的恒华慧谷新型消防液项目、投资10.2亿元的圣琪现代农业生物科技园项目、投资8.3亿元的华鲁生物产业园二期项目顺利开工······
“全区招商不仅要‘引进来’,而且还要‘走出去’,围绕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造纸等主导产业,我们集中了拜访相关企业,向企业负责人推介园区;另一方面还要梳理客商人脉和项目资源,制定专题招商方案,邀请外地企业来园区实地考察。”王雷科说。
据了解,园区先后举办了南京化工医药产业对接会等专题招商活动4次,着力突破投资强度高、财政贡献率高和产业关联度高的大项目。注重挖掘分析企业上下游产品和核心客户等信息资源,加强分析研判,做好以商招商文章。
在把项目“引进来”之后,园区又把凝聚力放在项目建设上。分别组建了工作专班,通过定期组织现场观摩、建立联席会办制度,强化协调服务和督促指导,确保了项目建设进度。对“落地”的企业加强引导,鼓励科技创新,积极淘汰落后产能。目前,区镇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家,济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家。
打造循环经济增长极
2013年,宏河矿业集团和山东里彦发电有限公司两大资源型企业注资10.5亿元,组建了山东圣琪生物有限公司。自此以后,这个立足甘薯资源综合利用的现代化生物农业项目便迅速成长,引起国内生物发酵行业的注目,公司旗下“圣琪”、“超凡”系列产品已走进千家万户。
而圣琪生物公司的成长,就是这个庞然大物转型的一个例子。在目前全区横向已经聚集化工、新材料、造纸、生物医药等八大产业集群,纵向发展成了化工、生物制药、新材料和新型造纸产业园四大产业园的背景下,只有“通过健全完善产业链条,才能实现园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的发展”。
“我们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围绕精细化工、生物制造、新材料、新型造纸、应急安防器材等主导产业,努力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构建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群和产业链。”王雷科认为,园区要取得长足发展,除了加强对原有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信息化与产业化的深度融合之外,还是要落实到园区的政策鼓励上和引导层面上,在充分尊重市场的前提下,最终实现循环经济的回归。
2015年中国产业园区成长力百强
便利的交通、丰富的煤矿资源、完善的服务措施,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邹城工业园完成了三级跳。2014年完成财政收入达1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08.91亿元;2015年1月至6月,地方财政收入2.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6.0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8.81亿元;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