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氏兄弟:
身先示范实业抗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晋珀郭婕薛怡然
荣氏兄弟:身先示范实业抗日
太平天国时,无锡遭战乱,荣氏一门几乎灭绝,荣毅仁的爷爷荣熙泰在上海一家铁匠铺当学徒幸免于难。后来,他成家立业,先后生下荣宗敬、荣德生两个儿子。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十多岁就开始谋生计,头脑灵活、手脚勤快。1896年兄弟俩与父亲在上海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广生钱庄。钱庄开业的当年夏季,荣熙泰先生因病辞世,临终给儿子留下“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决不投机”的从业遗训。
荣氏家族崛起
秉承着父亲的遗训,兄弟二人精心经营,钱庄获得厚利,并开始在无锡与人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经营更名为茂新面粉厂,从此奠定了荣氏家族工商业的基础。
此后,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战败。俄国人在东北开办的面粉厂纷纷倒闭,面粉价格上升。荣氏兄弟抓住商机,扩大规模,先后开办了包括福新面粉厂等12家分厂,面粉厂生意如日中天。1915年他们又在上海成立了申新纺织厂,到1932年共开办了9个分厂,年产量占中国棉纺织总量的18%,成为中国最大的棉纺织工厂。在实业有成的同时,荣氏兄弟还致力于家乡教育、公益事业,先后在无锡创办了公益小学、竞化女子小学、公益工商中学(后改为公益中学)、大公图书馆,还集资在无锡和常州共建造大小桥梁88座。
实业救国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断有日商在中国商业繁华之地开办工厂,无锡也包括在内,其最终目的是断绝后方对前线抗战的经济支援。当时荣氏兄弟已成为无锡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日商开始找荣氏兄弟寻求“合作”,想把荣氏企业据为己有,但第一次谈话便被两兄弟严词拒绝。
两兄弟虽然做事风格和行事方法截然不同,哥哥荣宗敬雷厉风行、手段霹雳,弟弟荣德生慎思笃行、稳健保守,但在这件事的认识上高度一致。
接着,荣氏兄弟开始与日商在生意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两兄弟还劝说其他商业界人士一起对抗日商,呼吁群众不要去日商企业和工厂务工,同时也不遗余力地支持前线的战斗,不断地捐赠物资和金钱。随着斗争愈演愈烈,日商开始威胁、绑架甚至用武力来对付荣氏兄弟及工厂。后来荣氏兄弟不得不决定将南方企业纷纷西迁。无锡郊外的申新三厂先行实施迁厂。当装着第一批纱机的船队行至镇江,镇守海关的国民党军强行征收关税,将船队挡在关外。一个月后第二批船队抵达,再次遇阻,直至无锡沦陷,船队仍未驶出镇江,最终除3000担棉花转运上海租界,申新三厂的资产被日军洗劫一空。
随着抗战的不断推进,淞沪战事爆发,上海火车站附近的新仁堆(荣氏工厂的开办地)被日军炮火击中,荣氏工厂存在这里的面粉、小麦全被焚毁。在抗日战争中,荣氏企业约1/3的纱锭、一半以上的布机及2/5的粉磨机器被破坏,幸存下来的大都被日军“军管”掠夺。
荣氏兄弟一时陷入了事业的低谷,也成为民族工业遭重创的一个最显著的案例。哥哥荣宗敬忧郁成疾,他带着悲愤离开上海到达香港。1938年2月10日,荣宗敬在忧心中辞世。临终,他告诫子侄后辈:“咱们办厂不易,工厂千万不要留给日本人。”
民族精神传承
哥哥去世之后,荣德生独自担起被日军摧毁而破败的荣氏产业。
这时日商觊觎荣氏纱厂,并委托汪伪外交部长褚民谊亲自来沪与荣德生面谈,要他将申新一、八厂“卖”与日本丰田纱厂,荣德生严词拒绝。
1949年,上海商业界人士纷纷离开内地迁资海外,然而荣德生坚决留下来并对众人说:“生平并未为非作恶,焉用匆匆逃离?”这时,荣家第三代荣毅仁也已独当一面。
荣毅仁生于1916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抗战期间,曾担任茂新面粉厂助理经理,当时他提出了在全国建几十个面粉厂的“托拉斯计划”。新中国成立以后他率先提出将自己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无偿交给国家。
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6月,荣毅仁成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他的精心经营下,中信公司涵盖了金融、租赁、对外贸易、房地产、航空等多个业务领域,为新中国的工业振兴作出了卓越贡献,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个窗口。
荣智健196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1987年出任中信(香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1998年被委任为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八届、九届连任。
荣智鑫,香港荣文科技董事及创始人、香港浩荣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香港梅尔雅国际健康机构主要创办人、方正数码集团的名誉主席及非执行董事。
荣明杰毕业于美国纽约岛霍夫斯特拉大学政治系,现为中信泰富公司执行董事。
(作者单位:北京国力基柱企业文化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