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消费电子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消费电子
 

2015年8月1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道文化“护城河”
方太敲定高端厨电标准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文剑

借道文化“护城河”方太敲定高端厨电标准

近日,家电企业的半年报陆续披露公布,上半年整个家电市场仍处于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通道中,只有厨电板块成绩突出。其中,方太等领军企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为整个厨电行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厨电领军企业“一枝独秀”的背后,则是中国家电产业无论是电视、冰箱、洗衣机类的大家电,还是电脑、手机等产品都是外资企业掌握话语权的状况。唯独在厨电领域,市场话语权始终掌握在方太等本土企业手中,虽然不同厨电领军企业之间的“内战”不断,但基本看不到来自洋品牌主动发起的“外战”。文化护城河

在中国,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一直以来美食和烹饪都是人们享受生活、品味生活的重要途径。中国美食多以煎炒烹炸为主,既有猛火爆炒,又有文火慢炖,烟熏火燎之下对燃气灶和吸油烟机的要求异常苛刻。然而西方饮食以煎、烤为主,主要通过烤箱、蒸箱或微波炉来烹饪。

因此,当年外资厨电企业将根据自己国家的饮食文化设计与研发的厨电产品带入中国市场之后,完全不符合中国厨房“大火力、大油烟”的烹饪环境,最终导致“水土不服”。由此也让方太等中国本土企业找到了领跑的突破口:在产品技术创新的同时,还深谙中华饮食文化,不唯技术创新而创新,而是立足用户需求,让技术创新服务美食文化的传承。

最终,这也让方太所主导的中国厨电产业,从开始就成为家电行业的“异类”———成为唯一一家由本土企业掌握高端市场,以及市场竞争主导者的领域。这也让中国家电产业看到了“从跟随到超越”的弯道超车拐点。

纵观最近10年来方太推出的每一项技术和每一件厨电产品,都脱胎于中国独特的饮食环境,更适合中国家庭使用。例如,针对大油烟问题推出的“四面八方不跑烟”的智能风云魔方系列烟机,通过智能化技术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油烟机的整体性能,确保最大范围的吸烟、排烟,以及空气净化等多重效果。方太还屡次创新中国厨电产业的产品技术和行业进入门槛。

特别是当前中国的80后、90后消费者已经成为厨电的主流用户,这类人群追求高品质、环保精致的生活体验。他们不仅热爱美食,也热爱烹饪美食。用高端厨电烹饪美食成为一种享受生活的状态,所以厨电不再仅是制作食物的工具,而成为品质生活的象征。

这种饮食文化的变迁对土生土长的国内企业来说更容易把握。作为高端厨电领导者,方太先后推出中国欧式吸油烟机、嵌入式成套化厨电、全新智能风魔方、云魔方、全球第一台水槽洗碗机等产品,为中国家庭打造高品质生活解决方案的同时带来全新的体验,从而成为公认的高端厨电品牌。

当然在厨电业“文化护城河”的背后,还是基于方太等领军企业强大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的驱动,最终走出一条由“技术创新解决用户需求”到“文化传承带给用户惊喜”的发展新路径。高端新体验

文化虽然具有传承性,但也需要与时俱进及实时创新才会具备生命力。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饮食文化新走向是“美食圈”,这也是西方文化所不具备的。相对于冰箱、空调、电视等大家电而言,厨电的使用者更容易形成圈子。因为分享美食和烹饪美食的方法是美食爱好者的乐趣,也是厨电企业改变过去的“一锤子买卖”向“持续性交易”的风口。

在这一文化变迁的推动下,一个由方太所打造的高品质生活方式美食圈也应运而生。方太生活家,由线上APP、微信和官网三个载体,和线下遍布在全国的数百家的体验店共同组成,所有消费者均可以通过线上的APP、微信和官网,预约方太生活家提供的“大师课”、“烘焙课”等烹饪、插花、茶道,甚至是私宴、派对等生活服务,并就近选择家门口的方太体验店亲身体验。

这个平台虽然以美食为切入口,但又不局限于美食本身,而是通过“以美食为媒”聚集一大批热爱美食人群,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更为广泛分享高品质生活方式的平台。同时,也使方太随时掌握用户需求,从而牢牢粘住用户,实现零距离沟通舞台。

从满足中国家庭厨房烹饪需求的智能云魔方、风魔方等一系列的厨电好产品,到带来人们高品质生活体系的方太生活家,在通过好产品满足用户需求同时,方太还积极通过影响和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等手段,实现从产品创新、用户需求创新再到用户关爱的一系列布局。这也正是在互联网时代,方太给高端厨电建立的新标准和新门槛。

地域文化是阻挡外来竞争者最好的盾牌,但如果本土品牌不能持续创新来满足消费需求,并创造全新的用户体验,也将很快失去这片净土。面对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今年初所提出来的“要做一家伟大的公司”新目标,方太在完成从技术层面的竞争向文化层面的引领过程中,开始向用户层面的关爱跨越,最终谋求在互联网时代对产业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持续变革和领航。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