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调查
 

2015年8月1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实中,法师比对其他寺庙的费用标准,不约而同遇到一本难念的经济账:大雄宝殿加上配殿及其他,每月仅电费近万元,按照寺庙规模,至少得有数位法师掌管法务等工作,这样算来,生活及供养支出每月达到3万余元,再加上雇佣的帮工和义工,一年产生的费用至少数十万元。

运营一座寺庙的经济学账本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汪晓东

运营一座寺庙的经济学账本

有法师认为,香火是否旺盛的意义远远超过门票收入,毕竟收取进门费有悖于宗教本意。CNS供图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个人风波远未平息,宗教商业化的灰幕已然撕开豁口。与少林寺近年来高调行事有所不同,暗地里不少寺庙的法师走穴商业活动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些疑问亦由此产生———对于整个经济化社会所带来的高频率商品化,宗教该何去何从?传统清修教义下,宗教与眼下高度商品化的现实究竟该怎样化解矛盾?

运营法事也有市场规则

连日来的数场暴雨让晋北一座寺庙上的五道琉璃瓦、朱红色的墙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格外耀眼,高温天气的暂时退却,一扫法师衲衣下的炎热。

这座寺庙经过数年的扩建已然超过原址面积,庙宇群气势恢宏,一切不得不让人感叹现代社会的建筑奇迹。当地政府将寺中法师迁至一座公寓,居住环境堪称完美。

扩建之前,斑驳的红漆庙门,镌刻古朴对联的拱形门,一路古树苍柏,不过百米,拾级而上,巍峨的大雄宝殿便映入眼帘。这里给人的感觉是,虽然历尽兴衰,但占地面积始终不大,古风古貌,简约质朴,人们或三两成群,或一人独往,可以自由焚香叩拜。

彼时,门票已从最初的几分钱上涨至20元,尽管收入不高,但上香者众多。为弘扬佛法,法师甚至纠结是否从当地文物局手中要回另一座毗邻而居的寺庙。因为,历史上两座寺庙本是一体。

“改建前,寺庙的经营权归属我们,票价为20元,但这只是象征性的定价。”法师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他觉得,香火是否旺盛的意义远远超过门票收入,毕竟收取进门费有悖于宗教本意。

但一个问题是,在法师的眼里,无论过去60元的月“工资”,还是如今增长了5倍的“薪水”,即使加上法事的分成,一个月1000多元仍然远低于目前的生活成本。

上述法师列举了本地其它两家寺庙僧侣的收入,其中一家为800元/月,另一家为500元/月。“这与善人

(香客)的人数有很大关系。”他说,其他两家的法事为300元/场,而法师所在的寺庙价位则高出前者2倍。

“事实上,从今年开始,法师所在寺庙的法事急剧减少,而另外两家寺庙的香客则与日俱增。”法师感叹。这似乎与对方“薄利多销”的商业运作手段极为契合。

而如今,仅属于法师经营的这座寺庙也被政府一分为二,大雄宝殿仍然归属法师打理,新建寺庙群则由政府经营。但问题是,门票收入不再由法师支配。“眼下,我们的收入只剩下做法事和功德箱了。”法师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国家反腐,香客锐减,此时,如何运营法事对僧团至关重要。

投资人与法师的两种账本

一座据说由香港居士兴建的寺庙,在山西当地引来数位法师的关注。

作为掮客,小赫曾在去年四处寻找能够合作的法师,在他看来,投资方注资1000多万元,占地近20亩的这座庙宇应该能得到众多法师的青睐。

事实上,这座寺庙虽说交通方便,但却位置偏远。由此,尽管时有法师前来接洽,但客观存在的香客少、经营难度大等问题还是让众人挠头。

眼下,这座寺庙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寻找专业的住持。此前,由于香火冷清,寺庙入不敷出,仅有的几名从社会雇佣的散工亦无法正常维系。“我们曾在当地人中挑选了一位能言者充当住持。”小赫曾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但念经,做法事,对一个不是专业法师的人来说,并不是件轻松的事。

于是,投资者重新拟定方案,将寺庙营收三成作为法师入驻的条件,这一策略先后吸引了多位法师,甚至包括当地一家有名寺庙的住持和执事法师前来“调研”。

现实中,法师比对其他寺庙的费用标准,不约而同遇到一本难念的经济账:大雄宝殿加上配殿及其他,每月仅电费近万元,按照寺庙规模,至少得有数位法师掌管法务等工作,这样算来,生活及供养支出每月达到3万余元,再加上雇佣的帮工和义工,一年产生的费用至少数十万元。

如果经营不善,那么投资者的承诺将无异于画饼充饥。“如果我是寺庙法人,其他投资人能够分担费用,或许这里还有希望。”在采访中,上述法师坦陈,僧人挂单,居士留宿,这些显然是一笔不菲的开销,寺庙经营好坏,首要的是留下一些法师,如果投资人不分担这部分费用,住持会有很大压力。

于是,法师向投资方提出几点要求:寺庙法人必须是本人,三方平均承担费用,所有经营活动由法师来执行。

而小赫却有自己的算法,这座寺庙投入近1000万元基本为居士捐助修建,因此,法师并不承担投入风险。他们只要潜心做好法事,以增加居士、香客的人数,这样,功德箱自不必说,仅以一场稍大法事10000元计算,一年下来,几十万元不是问题,当然,这还会带热旅游。

这一要求令投资方颇感为难,几番接触之后,商谈陷入僵局。但僧侣从事寺庙经营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如今,一座豪华寺庙就得有几位德高望重的法师,而这似乎已成为“标配”。

近些年来,一些师兄弟们被邀请至南方,成为寺中执事,掌管寺务、馆务和法会等,香火旺盛。上述法师深谙此中道理,对他们来说,等待或许是最好的对策。

寺庙如何被打包成商品

历经兴衰之后,上世纪70年代,少林寺仅剩下十几个僧人守着残垣断壁和28亩薄田度日。然而,随着一部电影《少林寺》的热映,少林寺开始重新回到人们视野中。1990年代后游客基本稳定在每年150万人次左右。从那时起,少林寺旅游收入长期稳占登封财政总收入的30%以上。

一组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2013年,河南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0039亿元,而在2015年,河南预计接待海内外游客5.0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886.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2%。其中,入境游客234万人次,旅游创汇7.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4%。

2009年12月,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成果,大型央企港中旅和登封市政府所属嵩山少林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隶属嵩管委)共同成立了新公司,名为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中旅嵩山)。港中旅以现金出资5100万元人民币,占51%的股份;登封市政府则以经营性资产和部分现金合作,占股49%。双方规定合资年限为40年。合资公司负责包括少林景区(以少林寺为核心)、嵩阳景区和中岳景区在内的嵩山景区的管理和经营。

单从产权角度来看,登封市政府至少拥有少林寺产权的70%,因此,开发少林寺旅游业也就成为影响当地财政收入的一个风向标。如此看来,少林寺诸多产业被打包成商品实属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而在少林寺与政府的门票收入分配纠纷中,少林寺方称嵩管委从2011年1月到2013年10月,共拖欠少林寺方4970万余元人民币的门票款以及延迟支付违约金230多万元人民币。嵩管委却称:“按我们的计算方法计算,政府不拖欠少林寺一分钱的门票款。我们3年之内共付给少林寺方1.5亿多元。”

尽管有人提出出家人需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但释永信认为,门票收入分成是少林寺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少林寺的常住院、塔林、初祖庵是世界文化遗产,这笔收入不仅是文物维修、殿堂重建等保护千年古寺、弘扬和发展少林文化的经费保障,也是维系日常僧众生活支出、开展佛事活动的经济来源。宗教的发展是否需要商业化来维系?这个问题在释永信看来似乎有了答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