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爆炸再次引爆产城规划难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祝辉
天津爆炸再次引爆产城规划难题
天津爆炸并非首次。福建漳州PX工厂爆炸(2015年4月6日),江苏南京化工厂爆炸(2015年4月21日),江西赣州化工厂爆炸(2015年5月25日),山东日照石化公司爆炸(2015年7月16日),这“一年四炸”似乎并未对天津爆炸起到良好的阻燃作用。
据了解,此次发生爆炸的瑞海物流仓库占地面积46226.8平方米,位于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是天津口岸危险品货物的集散中心。仓库所属的瑞海国际公司工商注册资本5000万元。爆炸地点一公里范围内分布有轻轨、居民区、高速路等人口较密集的建筑体。2001年,国家安监局曾明令要求:公共建筑、交通干线等人口密集建筑体的一公里范围内不得兴建大中型危险品仓库。而在12年后的2013年,该占地4万多平方米的“雷区”却顺利通过了天津相关部门的环境评测。
毋庸置疑,每一次意外事故的起因大多将最终归于安全意识薄弱。但除了安全意识薄弱外,是否还另有他因?毕竟,安全意识薄弱只是引爆“地雷”的原因。而在此之前,“雷区”早已规划完成。通过综合分析,可以发现:一、今年发生的这几起爆炸事故大多发生在沿海城市的经济开发区。二、爆炸的原因大多由化工、石化类危险品引燃所致。三、爆炸发生的企业大多是能为当地带来丰厚利润的企业。其中,“福建漳州爆炸事故”发生的企业曾计划投资137.8亿元人民币,将“古雷腾龙芳烃PX石化项目”落户厦门。但厦门却因此项目所带来的危险隐患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厦门市政府只得作罢,该项目最终被迁至漳州。“江西赣州爆炸事故”涉事企业在爆炸前也曾被网友投诉环境污染严重。而在今年“江苏南京化工厂爆炸事故”发生的五年前,南京还曾发生过一起塑料厂爆炸事件,导致多人死伤。一次次血淋淋的事故之后,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促成了这些“雷区”规划的形成?
在弄清“是什么促成了这些‘雷区’规划的形成?”这一问题之前,有必要弄清“先有‘雷区’后有‘城区’,还是先有‘城区’后有‘雷区’?”这一概念。其实早在几十年前,我国石化、化工类危险企业,以及大型制造类企业一直被规划在远离城市中心的城郊地带,从而形成产城分离的空间格局。后来,随着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两区”的兴起,石化、化工类危险企业选址有向“两区”位移的趋势。
到上世纪末,由于我国“两区”的过度开发,导致一些城市“两区”难以吸引优质的企业进驻园区。为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部分城市的决策者不惜以环境和安全为代价,竭尽所能,吸引各类企业进驻“两区”。这其中就包括石化、化工类高危及高污染企业。有些城市为了能给这些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对这些企业的经营活动视而不见,对“干扰”企业经营的附近居民进行行政干预和司法管控,最终导致部分城市群体性事件爆发。
本世纪初,随着城镇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原有的城市空间难以承载不断涌入的城市新居民,城市空间开始进入“摊大饼”阶段。后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兴起,不少城市决策者通过频繁更改城市规划来换得房地产业的高利润,不少城市的工业用地开始让位于住宅用地。在这一“摊大饼”阶段,部分生产企业因难以承受高额地价,选择迁往更远的郊区。而部分生产企业因其拥有土地权,从而选择待价而沽,坐收高利。最终,产城融合的新格局开始形成。而在这一产城融合格局形成过程中,部分高危企业与居民区混合生长,“雷区”最终得以形成。
截至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雷区”不破,天津滨海新区码头将不会是中国最后一个被引爆的“地雷”。而要破“雷区”,“安全还是发展谁更重要?”将是城市发展决策者和规划者不得不重新面临的问题。毕竟,在巨额注册资本的天瑞海国际和百亿级投资的漳州PX项目的诱惑面前不是所有的城市决策者和规划者都能够拒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