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9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9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5年8月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企管理中的平衡术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黄刚

国企管理中的平衡术

谚云:“出水再看两腿泥”。对于国企而言,我们不妨这样理解:不管你在哪个岗位,不管你是什么级别,只要你能“摆得平”职责之内的困难、问题,实现岗位目标,就是“好猫”,就值得肯定!这句话的本质在于对效益和结果的强调与关注!因此一言以蔽之:“摆得平”才是硬道理,执行到位才是硬道理。

简单来说,“摆得平”就是能办成事、能办好事。而这,往往与有思想、有思路、有办法、有魄力地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相伴。通俗地讲,能否“摆得平”一件事是一个人能力的综合体现———“摆得平”靠的是执行力,体现的是能力。而摆不平呢,就是能力不行!当然,“摆得平”的本事并非凭空而来,也非一朝一夕的功夫,那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磨砺的结果,是多年扎实的学习与丰富的探索与实战的积淀。

要保障企业这条“大河”有水,其前提是每个下属公司或经济实体这些“支流”必须“小溪”潺潺。同样,要保证整个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企业自身的每个条、每个块、每个面、每个单元、每个点、每个岗位的员工都应当转变观念,树立企业主人翁的意识,明白我们是为自己,而非为某个部门领导、为别人工作。只要明白这一点,就会苦练真本领、拿出真本事,就会主动、积极地投身到“摆平”各种困难、障碍、问题当中,投身到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谋企业所谋的事业中去,更会将自己绑上企业这艘大船,与企业同进退,共荣辱。有了这个前提,即将企业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大家的凝聚力自然会越来越强,冲锋陷阵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解决目前企业所面临的困难、“摆平”各种问题就容易得多。

那么,怎样才能“摆得平”呢?

要有统一的思想目标。每一个员工都需明白企业是从哪里来的,更要知道企业往何处去。有了共同的方向和具体的奋斗目标,大家的言行就会有的放矢,不同的专业、岗位也将会朝同一个目的地发力。否则,各说自话,各自为政,游兵散勇,一盘散沙,那会干不成大事,达不到预想的目的。

要有果敢的执行能力。没有执行,一切都是空的。再深刻的思想、再宏大的目标、再完美的计划,离开行动的支撑都一切归于零。所以,要“摆得平”企业的大事情,就需要每一位员工练就过硬的素质和技能,以此支撑果敢的行动:文足以运筹帷幄,武足以攻关夺隘。具体而言,就是战略要科学,思路要明晰,目标要具体,方法要得当,行动要果断,执行要有力,耕耘要收获。

要有敢于拼搏的精神。“为,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执行有快有慢,有高效有低效,有成功有失败,但要出效果、出效益,就必须以成效为标准,盯住目标,发扬敢于拼搏、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执行到位,行动才有结果,计划才能落地,各项工作目标才能得以完成。

要有公正的奖惩机制。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管理必须顺应人的本性。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作为国有企业,不能不提倡奉献,但也不能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特点,借助市场激发人的潜能。这里,公正的奖惩机制是个关键。战国时期的秦之所以能统一六国,商鞅变法中的“徙木立信”与“奖励军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言而有信,有功必奖,从人的本性出发,自然会跃跃欲试冲锋陷阵。相反,如果只惩不奖,有功无功一回事,做多做少一个样,谁还会做?所以,公平、公正、透明的奖惩机制这个枢纽对挖掘员工潜力,对企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尤其在经济环境仍未向好的背景下,这一点甚为重要:对“忙人”、“能人”———“善捉老鼠”之人既予奖“金”,更要奖“位”,对“闲人”、“庸人”———“撞钟和尚”之辈不但要罚“薪”、还需汰“位”!

要有完整的文化体系。人之所以为人,在于其有意识、有思想、有感情。尤其在当下员工结构与思想多元化的情况下,我们更要注重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因为企业的人文生态对员工个体素质的养护与影响无形而巨大。不同的家庭,其成员的素养与能力各不相同;同样,不同的企业,其员工的素养与能力也千差万别。所以,无论制度文化、管理文化、质量文化、执行文化、安全文化,还是员工的文体娱乐活动,都是供给员工“摆得平”一件事的力量,也提供给每个条、每个块、每个面、每个单元、每个点、每个岗位“摆平”各种问题的支撑!

那么,“摆得平”是否就是检验员工能力的重要标准呢?习近平总书记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无论对于经营企业或者经营城市,这话同样具有深层的启示。

因此,我们务必大力提倡“摆得平”,奖励“摆得平”。一言以蔽之,“摆得平”就是突出执行,步步落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作者系广东省中山市城建集团办公室副主任)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