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租减息———从民生经济到民主经济
来源:中国企业报
减租减息———从民生经济到民主经济
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从1939年开始建立“三三制”政权,实行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和经济文化建设,最终获得了成功。从政治方面来看,“三三制”政权组织形式。既不是一党专政的,也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的,而是一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民主政权。
经济上,在敌后根据地,1940年到1942年的改革最主要的就是减租减息。
从社会发展角度讲,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了中国农村传统的封建剥削制度,从旧的封建的社会性质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性质。减租减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发展。1943年的一份报告显示,根据地民众也动员起来了,经济也发展起来了,群众抗战积极性也高了,军队也多了起来。
可以说,通过减租减息,发展合作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根据地的经济改革为1945年后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找到了一条可以借鉴的途径。后来的土地改革和新中国的农村建设与此是一脉相承的。
共产党实行的这些民主主义性质的社会经济改革,从更深层次讲,既解决了战争时期的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奠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基础,是一项推动整个社会经济进步和转型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