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6版:今日华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6版            今日华兴
 

2015年8月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是一个“八一”建军节,又想起一群在华兴建功立业的“老兵”。
  经过将近60年的风风雨雨,华兴从一个小型农机厂成长为一个综合性多元化的大型产业集团,这中间除了决策者们的高瞻远瞩,更离不开无数普通员工的无悔付出。这其中,有许多的退伍军人,他们从部队转业至华兴,把军人特有的风范和干练带进来,在华兴的各个岗位上扎实工作,干出了骄人的业绩。

昔日军中英豪如今华兴创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朱肖红

昔日军中英豪如今华兴创业

李洪涛:华兴人身边的“大国工匠”李洪涛

央视系列报道的大国工匠,他们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于一线的事迹,让人看后深受感动。

其实,感动无处不在,在华兴公司,在华兴人的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工匠”,石材机械公司铆焊车间矿车组组长李洪涛就是其中的一员。

自1993年退伍之后,李洪涛就被安排到华兴石材机械公司铆焊车间矿车组工作,这20多年来,他一直专心致志的和矿车打交道,对矿车的结构和性能特点早已了如指掌。

“刚来华兴时,矿车种类很单一,后来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地加以优化和改进,现在已经达到40多个种类了,这当中很多的改进方案还是我提出来的。”说到矿车,李洪涛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对于矿车,几乎每一次设计和技术上的改进,都有李洪涛的智慧和心血。当一种新的品种设计图纸出来,投入到车间开始制作时,李洪涛都会先仔细的研究图纸结构,就像是一个专门“挑刺”的,看看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因为他觉得事前发现,只需改改图纸就可以了,而如果“照章办事”等到产品都已经制造出来了,再若改正,就会浪费很多的人力和物力。

矿车40多个种类,李洪涛如数家珍,哪一个种类的结构和性能特点他张口就来,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每当他的创意和改进意见得到技术人员或是部门领导的认可之后,也就意味着该产品会因他而变得更加完美,他就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心。20多年的历练和坚守,李洪涛从一个年轻小伙变成了一个中年干将,华兴成了他的家,他为之奋斗了20多年,把自己的青春和满腔热血都播洒在了这里。郭龙辉:华玻科技公司最年轻的“学霸”郭龙辉

郭龙辉是华玻科技公司玻璃制品车间最年轻的“学霸”。

虽然年轻,但他的阅历却比其他的年轻人丰富了很多。在来华兴之前,他曾是一名军人,部队的严格训练让他比一般的同龄人更加的成熟,更加能吃苦耐劳。

2014年加入华兴,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郭龙辉已经在华兴练就了多种本领。玻璃清洁干燥机、玻璃磨边机、玻璃切割机等,几乎车间所有的设备他都会操作,就连车间的工件流转车,他也开的有模有样,几乎班组里的所有流转件,都是由他来负责运转的。

郭龙辉不仅会的东西多,而且干起活来特别的麻利。在进行玻璃磨边粗磨时,只见他扎着马步,双手紧紧抓着玻璃边,“嗖”的两下,一块玻璃瞬间就磨好了。不到半个小时,满满一架子的玻璃就被他完全搞定。粗磨完成之后,他又立马去开铲车,把架子转移到下一道工序进行清洗。

每天在清洗玻璃时,清洗完的玻璃都必须要小心翼翼地往下搬,尤其是贴膜玻璃,从工作台上搬下来往流转架上放的时候,必须第一块玻璃贴膜的那一面朝外,然后第二块贴膜的面朝里放,也就是每次都要让挨着的两块玻璃贴膜面“亲密接触”,以确保不划伤膜片。一旦在工作中稍不留神,就很有可能弄混淆了,郭龙辉每天搬的玻璃,加起来可能有3—4万平方米,虽然量大活重,但从来没出现过差错。柳洪明:与“中国第一台”设备较劲的人柳洪明

在柳洪明的记忆当中,2012年上半年是一段特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华兴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台”波浪腹板自动焊接设备开始安装;这一天,柳洪明也因为自身的技能全面、技术过硬被公司领导“钦点”到波浪腹板安装车间,全程参与波腹板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

“还从来没见过这么长的设备,又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东西,就凭华兴这些人能顺利把这台庞然大物组装起来吗?”一开始柳洪明就和大家一样,心里没底。波腹板H型钢自动焊接生产线总体长度70多米,这对当时华兴人来说的确是见所未见。

在他的意识里,身为军人出身的他,任务就是命令,服从是天职。从那天开始,他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每天早上7点就早早来到车间,开始一天紧张而又富有挑战的工作,为了赶进度,中午和大家在车间席地而坐,将就着吃点午饭,这时候也不忘趁机和大伙讨论讨论工作上遇到的难题,他经常是嘴里一边嚼着饭一边发表自己的意见,晚上9点半下班回到家之后,睡觉时做梦都是自己在车间安装波腹板设备。

就这样“绷着弦”和波腹板设备较劲了3个多月,经过反复的尝试和“重装”之后,第一台设备终于被完整的安装起来。柳洪明终于松了一口气,庆幸自己终于完成了这个的任务。

一回生,二回熟。接下来第二台、第三台……每次波腹板设备的安装调试,对于柳洪明来说,就变得不再为难了,他成了车间技术最熟练、经验最丰富的“老员工”。原以为,自己一技在身,可以不再像以前那么紧张、那么劳累的工作了,可没想到这时候公司正大量招聘大学生加入进来,培养新人成了他的又一新任务。刘鲁敏:啥活都要练成自己的“绝活”刘鲁敏

“我们敏哥可是军人世家出身,他姥爷、他爸爸都是军人,再加上他就是祖孙三代!他的绝活儿很多……”一听说我要了解退伍军人在华兴建功立业的故事,农装事业部好多员工都一致推荐刘鲁敏。

“想要了解什么吧,你问我说,保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刘鲁敏很是爽快,单从这点看,一个十足的军人味,跃然而现。

“你为什么不用游标卡尺量一下,这样是不是更准确?”只见他左手拿着一根拨叉轴,右手不停地从工作台上拿起一根根长短不一的轴在作比较,根本就不用尺子量。

“那样太慢了,我只要用眼一瞅就能看出来,这样子比较快。”果真如此,短短几分钟时间,刘鲁敏就已经挑好了一大堆。很快他又开始把挑出来的拨叉轴往拨叉上按。

“别看这活看似简单,其实里头是有许多窍门的。”刘鲁敏一边不停地在拧着顶丝,一边仔细的查看松紧程度,还一边传授“心经”:这个活,必须先把轴穿过去,接着放珠子,然后是放弹簧,最后把顶丝拧上。这里关键是要确保顶丝拧的松紧要适度,过紧了就挂不上挡,过松了又容易脱挡,干这种活必须细致。

一上午的时间,刘鲁敏忙这忙那,可不管干哪样工作,他都非常的熟练和轻松。

“在华兴干了这么多年了,啥活都要练成自己的绝活才行,否则很容易被别人超过去的。”刘鲁敏坦然说道。李乐远:抢了专家的“饭碗”李乐远

在华兴钢构公司,李乐远抢了专家的“饭碗”那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

自从2008年李乐远退伍来华兴之后,钢构公司车间的数控平面钻床、数控切割机等大型数控设备的软件程序就再也没有从外头请专家来维修过,所有的程序出现故障都由李乐远来维修,几年下来,他已成了钢构公司数控设备软件维修的专家,不仅能确保设备及时恢复运转,还为公司节省了一大笔维修费用。

李乐远原先在部队就专门学了电脑维修,2008年从部队退伍回来之后,应聘到华兴被分配到钢构公司设备维修部。当时钢构公司正好搬迁到科学发展苑,购置了很多大型的数控设备,规模和生产能力都比原先大了很多。看到华兴的发展如此迅速,李乐远踌躇满志,他庆幸自己有了用武之地。

之前,因为公司的设备维修人员基本上从事的都是设备硬件维修,当设备的操作程序出错,出现故障时都是从外面聘请专家来调整。自从李乐远来华兴之后,这部分工作就由他主动承担了下来,任何时候,不管故障的原因是什么,他都会在第一时间赶紧抢修,尽快让设备恢复运转。

2014年7月份,钢构公司生产车间正在赶制济南过街天桥、汇丰车间等多个工程,由于设备连续工作,故障率也相应提高。

记不清有多少次,正赶在下班点上,设备操作工跑来说设备参数不对,干出来的工件不标准,请求立马维修。李乐远二话不说,背起工具包尾随着一路小跑赶往设备现场,卸下主机,调整设备参数。炎炎夏日,闷热的天气让人心情格外的烦躁,此时的他,也希望自己能够按时下班回家,但他知道,如果自己回去了,晚上这一班组将无法正常工作,就相当于耽误一天的工程进度。他明白,在这个最需要自己的时候,怎么能离开?

有责任心就有淡定心。关键时刻,他总能沉下心来,认真的核对各种参数,反复的调试,不计个人得失的“折腾”,结果总是让设备恢复到正常运转状态。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