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4版:人文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4版            人文生活
 

2015年8月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道路的建设者———记中国铁建大桥局集团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东环路项目经理常亮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刘松

城市道路的建设者———记中国铁建大桥局集团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东环路项目经理常亮

常亮同志作为项目经理,一个项目的当家人,他首先是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以身作则,从自身抓起。针对各工程项目的特点,开工之初先积极组织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项目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制定技术保证措施。并与总工一起组织技术人员审核图纸,并形成图纸会审记录,做好与业主、设计等部门的沟通工作,积极解决施工中的技术疑问,以保证工程质量。

每一个项目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最关键的还有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根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相应施工进度计划与施工方案。合理的施工方案,不但可以保证施工质量,缩短工期,更可以节约施工成本。材料成本在工程项目成本中约占有70%的分量,因而材料成本的控制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大宗材料招标采购,货比三家,压低价格,过磅计量,严控采购单价,堵塞管理中的人为操作漏洞,从源头上控制成本流失。贯彻速度即效益的理念。兵贵神速,“快”字当先,使项目管理始终处于先机,可大大降低施工成本和管理成本。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监督保障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环保生产组织领导机构,项目经理部设立安全环保领导小组,工程队成立以队长为首的安全生产小组,设专职安全员、专职负责安全工作,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权,自上而下形成安全文明生产监督保障体系,做到“纵向到底”,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使安全工作在组织上得到保障。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和奖惩制度。

2013年至今,常亮同志担任哈尔滨市松花江避暑城东环路项目的项目经理,项目投资4.95亿元。常亮所承建的东环路为避暑城第一条主干线道路,是避暑城其他项目推进建设的必经之路,战略意义重大,得到了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工期短,任务重,自然条件恶劣,通车压力大,自从2013年7月开工以来,常亮带领他的团队克服了98年以来松花江最大的洪水冲击,在一望无际的沼泽湿地中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施工作业。2014年11月,全线主路通车,圆满地完成了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的年度及整体施工计划,完成产值4.9亿元,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在哈尔滨市松花江避暑城东环路项目中,他亲自带领导技术人员研究高寒地区吹填砂路基施工技术。在东三省范围内首次进行高寒地区吹填砂路基施工,路基压实质量好,速度快,节约工期,成本低。同时形成了科技成果,在施工过程中为同行们总结积累施工经验,以便推广使用。

作为一个年轻的技术型项目经理,他脚踏实地的干好每一个项目,他所负责的工程均一次验收成功,优良率90%以上,从未发生质量或安全事故,为公司的发展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他履行一个项目经理职责的同时也为他个人和他的团队获得了应有的殊荣,多次获得中铁十三局集团及四公司的通报表彰,社会各界也给予他多种奖项。2008年获中铁十三局集团第五届集团公司“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称号;2009年获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0年获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优秀项目经理”称号;2011年获哈尔滨市政府“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先进个人”称号;2012—2014年连续三年获得黑龙江省建设厅“黑龙江省市政工程优秀项目经理”称号。

常亮担任项目经理承建的通河松花江大桥工程2010年获黑龙江省建筑企业协会建设工程“龙江杯”奖,2011年获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火车头优质工程奖”。常亮担任项目经理承建的哈尔滨三环西线跨松花江大桥四标工程项目于2011年获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优质工程甲级”;2011年获哈尔滨市总工会等六部门联合评选的“展主力军风采,创精品工程”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先进单位;2012年获中国铁建股份公司“中国铁建杯”;2012年获黑龙江省“市政工程优秀单位”称号。

成绩只代表过去,常亮同志将继续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人物介绍

常亮,男,公路工程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高级工程师职称。2001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土建专业,2006年入党,2009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与科技学院工程硕士学位。从2006年至今,先后担任鸡讷公路通河松花江大桥C8标、哈尔滨市三环西路跨松花江大桥工程四标段、哈尔滨市松江避暑城东环路等重点工程的项目经理。常亮同志在施工一线身先士卒,带领他的团队,顶风冒雨,战严寒,斗酷暑,摸爬滚打,在施工管理、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文明施工、“四新”材料技术运用及企业文化建设等项目管理实践中取得了优异的业绩,以他严格的施工管理、精益求精的质量把控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为社会奉献了优质工程,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