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金融投资
 

2015年8月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股债跷跷板现象或长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达萨

股债跷跷板现象或长存

近期股市和债市呈现出了惊人的联动表现,先是年初到年中长达数月的股债双牛,之后股市暴跌债市仍稳中略涨,但前一周随着股市的波动给债市带来过山车行情,我们先来看看个中缘由。

资本市场通常有两个组成部分: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行人可能是同样的,但产品不同,交易机理不同,投资者不同,从业人员也通常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两个市场通常是相互独立运行,从不交叉,在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如此。早些年债券市场投资者基本是银行和保险,个人投资者不能参与;股票市场投资者则是基金和广大散户,大家各行其道。到后来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尤其是债券市场受关注程度增加,两个市场投资者出现交叉,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保险公司逐渐扩大投资股票市场范围;基金公司发行越来越多的债券型基金;私募基金自由灵活地在两个市场同时投资;个人投资者可以投资交易所债券市场等等,当然个人参与债市更重要的渠道则是参与回购市场。于是便逐渐有了股市债市跷跷板一说,即股市牛时资金抽离债市造成债市熊,反之亦然。

除有部分资金可以在两市自由流动成为所谓“股债跷跷板”的一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理论上的支撑,比如通常我们说资本市场是反映经济的晴雨表,经济上涨则股市具有上涨基础,而债市则可能因为经济上涨带来的物价和利率上涨从而成为熊市;反之,当经济低迷时股市失去上涨动力,债市成为安全港从而受到追捧。另外,经济低迷意味着可能的货币宽松政策,放松银根、下调利率以刺激经济,这些都是推动债市上涨的直接因素。因此过去很长时间我们的确可以看到股债两市反向运动的规律。

回到本文开始所述,年初开始半年的股债双牛行情中,其实最直接的推手自然还是资金因素,宽松的货币政策给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则通过一个非常重要又特殊的管道进入股市和债市两个市场,这就是银行理财。银行理财在这两年的迅猛发展有目共睹,中国银行业协会5月在上海发布《2014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称,2014年,国内银行业机构全年累计共发行理财产品19.13万只,同比增长27.53%;累计发行规模92.53万亿元,同比增长35.89%。由于理财随时有大量到期,因此存量规模应该在15—20万亿元之间。这数以万亿元的资金最初都是投向债权类市场(包括债券和非标),今年则大幅转向打新和配资,从而可以同时向两个市场输血。很显然,全行业规模不过几万亿元的基金和保险,总市值不过几十万亿元的A股市场,当然可以轻易被万亿级别的理财资金所撼动。

近期债市短暂的过山车行情背后的原因则更有意思,先是出于股市维稳暂停IPO并严查配资,这两项措施推动资金回流银行理财,而权益市场提供的收益率会下降使得这些资金不得不重回债券市场并倒逼理财利率下行,因此政策甫一出台债市应声而涨。但众所周知,股市当时并未领情补涨,而是继续下探。因此有传言为奋起救市,很多机构不得不出售流动性最好的债券以补足买股票托市的资金,造成债市抛压骤增,收益率出现短暂大幅上行。接下来又有大量银行为响应号召为上市公司增持配资而准备资金,进而将流动性的压力再次传导到债市,使得债市风声鹤唳再起。所以非常有意思的是,破天荒第一次我们挽救股市的政策是忽左忽右的影响着债市,时而同进退,时而跷跷板。

当然我们相信长期来看,获取稳健收益以及保持流动性作为债券的两大关键特点还是会吸引银行理财资金长期投资,债市,尤其是信用债市场的长期资金支持的基础仍是存在的。当然我们也不否认,短期来看,股市开始走入震荡调整,两融收益权、配资、股权质押、优先股等资产端还不能成为银行的配置重点,但长期看中国金融业态必定走入混业金融,银行发展大资管、大投行业务的重要性仍不言自明,因此银行一定还是会逐渐加大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投资力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股债跷跷板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存在下去,我们且行且观察。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