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0版:全国企业文化年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0版            全国企业文化年会特刊
 

2015年7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文化“新态”和“常态”的转换机制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张国有

企业文化“新态”和“常态”的转换机制

企业文化新常态下要特别关注“新”和“常”的关系及其转换机制。企业文化的新常态有两个概念,第一,新态,即新的态势。第二,常态,即常的态势。一般来讲凡是新的,就不是常态。反过来讲,凡是常态的,就不是新的。问题在于,如何把握和理解“新”和“常”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之间的转换。

从新态变成常态有三个机制性的问题。第一个机制性的问题是,需要什么样的“新”?为什么要追求与以往不一样的

“新”?关键是在理念上和规则上从旧过渡到新,先要想明白、想透彻,建立起新的基本意图,总体架构和主要的规则。究竟要什么呢?要想明白。

有的人会说,那么多的问题哪能一开始都想明白呢?如果你想制定规则,就要想明白,如果不是制定规则,只是理念,只是战略上的问题,可以宏观地想,可以粗略地想。一旦要变为行动和规则的时候,一定要想明白,否则投入运行就是灾难。

如何从新的规则过渡到常态行为?又如何把常态的行为变成习惯呢?这里的观点是,在行为上从旧过渡到新,把新的不稳定的行为变成稳定的、经常出现的常态习惯。这就是第二个机制性的问题,能不能变?而有的企业只是停留在理念和规则上。

第三个机制性的问题,是常态习惯所产生的力量趋向,是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如果做了几年之后,发现效果并不是你需要的,那问题就大了。所有确定起来的理念和规则,当它实施之后,所得到的结果,特别是这样的习惯,你要弄清楚将来所引领的方向是不是你所需要的!

如果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就考虑如何坚持和完善,使其成为可传承下去的传统。不一定每一个习惯都是能够作为传统传宗接代的,很多习惯有些是传不下去的,关键是把常态习惯变成有益的驱动力量,把有益的习惯保持下去,使其能够成为可传承下去的传统,长久成为企业的驱动力量。企业文化就是在寻找一种力量,可以有使命,可以有愿景,可以有理念,可以有规则,可以有机制等,最终还是寻求一种力量。

下一步要搞清楚的情况就是新与常的反向机制。第一种情况是,对需要什么样的“新”没有想明白,没有想透彻,没有建立起基本意图、总体规则和主要规则的时候,这种“新”就是莫名其妙的“新”、糊里糊涂的“新”,这种“新”作为指导思想,会将企业正常运行拖入到糊里糊涂之中,不可能有明确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向。

第二种情况,即使方向明确了,但不知道如何从新的规则过渡到常态行为,总在那里开会、动员、说、喊。规则不能主动贯彻,断断续续,就成不了常态性。这时候就要想一想,是新的理念和规则出了问题,还是说规则到行为的转换方式出了问题呢?如果规则是正确的,就要采取一切方式进行训练,一直训练到可以有本能反应的时候为止。这时候就能实现习惯性的行为。

第三种情况是,即使规则成了习惯,但这个习惯所产生的力量趋向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怎么办呢?再寻找什么样新的东西替代它呢?这又要从第一种机制开始,或者回到没有“新”之前的原本状态。如果回到原点,等于说折腾了一圈。我们有可能在企业文化上瞎折腾,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心中没谱。我们要极力避免这种瞎折腾。(作者系北京大学原副校长)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