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国际文创园:
从工业“变身”文化创意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郝帅
泉城国际文创园:从工业“变身”文化创意
茶文化创意园成泉城新名片
7月12日,泉城国际文化创业产业园主任黄春国在第十二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暨首届“一带一路”园区建设国际合作峰会上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转型升级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情,园区也需要转型升级。
从工业到文化
“我们的泉城国际文化创业产业园就是由之前的工业园区转型而来。”黄春国表示,“这种转型升级不是因为之前的工业项目做不下去才进行的,是为了适应经济而做的新增长点和新规划。”
黄国春所说的工业园区名为济南腊山工业基地,该园区成立于1997年10月。经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该地区民营企业、合资企业、股份企业的聚集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业基地总占地759亩,其中道路、绿化占地175亩,企业厂房占地472.5亩。基地总建筑面积22.24万平方米,其中楼房建筑面积5.69万平方米,车间及平房建筑面积16.55万平方米。
“说实话之前的工业园区做的还是不错,效益也挺好。截止到2013年已经有33家企业入驻,并且从中我们还孵化出了一家上市公司。”黄国春表示,“但我们不能守着这些不动,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同时国家在去年和今年陆续对环保法、安全生产管理法都进行了局部调整,所以我们决定转型升级。经过深思熟虑、多方考察和反复研究,我们决定把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放在文化创意类产业上。”
环境比政策更吸引企业
产业园依山傍水,空气清新,自然环境优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产业园距离二环高架西路3分钟,距离高铁济南西站、京福高速、山东省文化艺术中心7分钟,距离济南大学城15分钟,到济南国际机场也只有30分钟的路程。
“我们在北京市场引来的一些文化创意类企业是看到我们的环境后直接就跟我们签了约,他们说这样的环境比某些优惠政策还要有吸引力,这是我们也没有想到的。”黄国春告诉记者,“有的企业告诉我们,政策有时间限制,到了规定时间如政策不能延续,那时之前的优势也就变成了劣势,而因为优惠政策吸引而来的企业也可能因此就离开了。但环境只要保护、搞可持续发展是稳定的,这样企业愿意长期投资,我们当然也乐意。”
黄春国说,“文化创意类产业也要搞产业集群,这样才能形成规模,就像北京的秀水那样,一家卖衣服的那是小商小贩,一条街都是卖衣服的则能成为连外国政要都能吸引的产业集群。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一些文化企业来到我们这里还能搞企业间的招商,例如我们从北京招来的一家影视广告公司正在跟他的上游客户商议,到我们这里来制作影视剧,这是既符合我们规划又能招商的好事。”
文化也要落到市场上
黄国春告诉记者,文化创意类产业有很多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择优而录。
“例如字画、珠串销售类的企业也属文化类产业,但这种就不是很适合我们的规划。”黄国春说,“不是说他们不好,而是他们需要庞大的客流作为支持,我们要发展的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生产企业。如广告策划、工业及服装设计、影视制作等等。我们要让文化通过生产的方式直接落到市场上。”
黄国春表示,泉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将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发展的运行机制,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发展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的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和设计服务项目,为文化创意企业、创意人才提供优良的创意空间和创业环境。园区本着互惠互利、“一事一议”的原则,为园区文化企业提供有关优惠。2015年中国产业园区创新力百强
原名济南腊山工业基地的泉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从名字就能看出之前依托的是工业,园区旧有的企业中孵化出上市公司说明着其作为工业基地时的成功。不是因为工业做不下去倒逼管理者转型,管理者自身意识到转型更有利于发展而有意为之。目前该园区正处在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这是一个新的转折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