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再聚河北
央地产能合作进入新阶段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赵玲玲
中央企业再聚河北央地产能合作进入新阶段
王利博制图
继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河北省再次迎来重大历史机遇。
由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毅带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等84家央企日前集聚保定,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河北省政府深度对接。
今年以来,这种由国资委领导带队,数十家央企多次走进地方展开合作。一位接近国资委的权威人士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央地合作不再是强调在规模的并购重组上,而更多的是强调对当地产业链条的带动,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央地合作开始进入‘产能合作’的新阶段。”
央企进河北
早已不是“新鲜事儿”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众多的央企早已计划将部分在京单位向河北保定等一带转移,以利于企业建立产业集群。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洪斌表示,近年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已积极参与了河北省的产业布局,在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产业园区建设、商品贸易、设计咨询等领域进行广泛合作。
而未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将会进一步深化与河北省在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国际工程承包、海外投资并购、工程采购、产品配套等领域的深入对接。”任洪斌表示,将带动河北省制造产品和劳务走出去,加快双方国际化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河北省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樊友山称,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央企在京相关产业转移势在必行。目前,该公司已与河北省在LED照明、卫星导航两大产业领域建立合作。此次,该公司与河北签署的深化合作战略协议,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把研发力量逐渐转向河北。
据了解,此次活动期间,部分央企与河北省签署合作协议69项,涉及重大产业项目329项,意向投资超1.6万亿元。
而河北省的表现也颇为积极。自2011年启动“百家央企进河北”战略后的3年多时间里,河北省已经推进实施589项央企合作项目,累计到位资金已经超过4000亿元。
目前,河北省又围绕国家重点投资方向,把战略发展目标与国家投资导向及央企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谋划了涵盖战略性信息、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总投资近4万亿元的近260个重大项目,为央企进驻河北搭建了有效载体。
“此次央企大规模进驻河北,可以有助于京津冀地区建立更加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配套制造能力,所以地方上有很强的积极性。”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希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产能合作”蓝图显现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从目前来看,央企的活动更多的是体现在资源的对接与合作上。央企将围绕河北重点发展的领域布局项目,谋划实施一批带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转型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促进传统支柱产业调优变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壮大,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助推河北转方式调结构的“双丰收”,从“产能合作”上来说,很大程度上对河北有所帮助。
“‘产能合作’,是中央企业对外对内开放新阶段的标志。”上述人士表示,“过去中国的经济向外走,主要是贸易,也就是产品的输出,通过贸易的方式将中国制造的产品向外输出。我们现在要搞的产能合作含义是产业的输出,是能力的输出。”
上述人士介绍称,产业输出不是简单地把产品卖到国外,而是把中国的产业整体输出到不同的国家,同时,帮助这些国家建立更加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能力,所以说中国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核心就在于通过央地对接这样的合作把产品的贸易、产品的输出推进到一个产业的输出和能力输出上来。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产能合作”的内在含义。
在吴金希看来,央地合作之所以受到青睐,在于同时满足了央企的发展扩张和地方政府的引资需求。但问题是,由于政府部门过多地介入,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发挥。他建议,要保证央地合作模式的健康运行,实现产能合作的共赢,一方面,必须要遵循市场的规律,减少或避免行政干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另一方面,要深化共赢平台的搭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