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6版:德州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6版            德州报道
 

2015年7月1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扫描

来源:中国企业报  

产业扫描

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日益增强

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德州市装备制造产业整体规模和技术水平等都上了一个大台阶,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装备制造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62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90.42亿元。

全市装备制造业主要涉及的产品有数控金切机床、大型及重型数控加工中心;中小型客车、三轮四轮棚车、汽车刹车片、密封件、车桥;装载机、公路施工机械及液压件;钻探、采油设备及其配件;压滤机、城市垃圾处理设备、电梯配件;核电装置配套大型铸锻件、风电主轴,大型风电部件及太阳能利用设备等。农副产品规模总量超千亿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德州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规模升至全市八大产业集群第二位。近年来,德州涌现出飞达集团、扒鸡集团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和一批省级、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014年,九个产业基地主营业务收入合计达到1200亿元。

德州先后被授予“中国扒鸡之乡”、“金丝小枣之乡”、“中国粮油食品城”、“中国实木家具之乡”、“中国食品馅料城”、“中国辣椒城”等一系列国字称号。拥有古贝春、中椒英潮、中澳集团、鼎力枣业、飞达集团、中谷淀粉等一批省级技术中心。电子信息产业特色优势明显

德州市电子信息制造业涉及9大类、15小类,主要集中在电子元件工业行业、电子信息机电产品工业行业、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工业行业三大类中,初步形成了以金融器材、电子元器件、数字仪表、智能网络终端、汽车电子等传统优势产品和以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集成电路封装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产品的产业发展格局。2014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13家,现有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7家。生物产业承担多项国家火炬计划

德州市作为工信部授予的第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是首批62个示范基地中唯一的生物产业基地、是全国22个“国家高技术产业(生物产业)基地”中唯一以生物制造为主体的产业基地,产业核心区禹城市荣获“国家火炬计划生物产业基地”等多项荣誉,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课题、省级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等80余项,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65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级科技奖项15项;拥有10个国家级新产品,4项填补国内空白;主持制定和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4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4项。建材和新材料行业全面协调发展

德州市新材料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科技投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14年,全市新材料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占全市工业领域的29%;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占全市的21%。新材料产业集群主要包括土工用纺织材料、碳(炭)素材料、复合材料、碳纤维材料等。据此,形成了4个专门的产业基地:陵城区土工合成材料产业基地、临邑新材料产业基地、武城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庆云新材料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实现良性循环

近年来,德州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德州市的新兴产业。

2014年规上企业18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2亿元,同比增长24.3%。在该市四大战略新兴产业中,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居首位,占八大产业合计的8.7%。纺织服装业力争建成示范区

依托当地的棉花资源,德州市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业。目前,德州纺织服装行业已经形成了涵盖化纤、棉纺织、毛纺织、印染、针织、服装、家纺、纺织机械、纺织器材及产业用纺织品等行业小类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夏津县荣获“中国棉纺织名城”、陵县荣获“中国产业用纺织材料名城”、禹城市荣获“中国半精纺毛纱名城”等称号。化工业逐步实现“生产园区化”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城镇化建设的加速,生产园区化成为德州市化工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对现有企业改造升级搬迁、重组搬迁、新建项目进园区(德宝路)等方式,实现化工企业在园区内集聚生产、集中治污、资源优化配置和循环经济建设。通过多年的发展,德州市各县市区根据自己特色化工产业,形成了六个特色化工产业基地:德城区绿色盐化工产业基地、乐陵市精细化工产业基地、齐河县新型煤焦化产业基地、临邑县特色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平原县生态化工产业基地、运河开发区新型煤基化工产业基地。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