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5版:园区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5版            园区特刊
 

2015年7月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瀚海智业:首创“国外孵化+国内加速”新模式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霂轶

瀚海智业:首创“国外孵化+国内加速”新模式

这应该是瀚海智业的第三次转型,继2004年的战略调整和2011年“走出去”后,如今,瀚海智业携科技部中美企业创新中心的“黄金品牌”,叶茂归根。

瀚海的“回归”,又不仅仅如此,瀚海智业投资管理集团董事长王汉光强调,“之前三十年,中国基本是引进来的战略,在未来三十年,中国一定是‘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共建孵化器。”王汉光的想法是坚持海内外园区共同发力,利用瀚海在海外的经验、资源和国内的园区、企业合作,强强联合,各取所需。

经过12年的品牌建立,王汉光是时候亮出“海外孵化第一人”的底牌了,无疑,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瀚海一样具备“人无我有”的竞争力是极富有优势的,这将大大加快瀚海的品牌变现速度。

“引进来+走出去”

的坚定战略

在王汉光的名片上,除了瀚海董事长的职务,还印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头衔,王汉光最欣赏的书法家是王羲之,因其书法风格平和自然,笔势遒美健秀,功力深厚,书法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同样适用于王汉光的园区建设理念———要做,就要向最好的园区学习,专注于科技园区,苦练内功。

2003年发轫于石景山的瀚海智业,此前已经过两次转型,2004年从商务地产的运营商转型到科技孵化器的运营商,2010年的时候,北京的孵化器仅20个,瀚海却占了近1/4,王汉光至今认为这一次的战略转型是瀚海早期最成功的地方。

“瀚海走的路不容易,在2003年刚建立就赶上‘非典’,甚至可以说生不逢时,艰难创业。2004第一次转型成功,在国内快速发展,中国的孵化器发展很快,数量激增,但在质量上还需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所以2010年我决定走出去,去美国硅谷。”王汉光所说的走出去正是瀚海的第二次转型。

事实上,瀚海的海外计划在2011年才正式开始。那时,美国仍是金融危机重灾区,经济形势不明朗,再加上文化交流等问题,与其说这是瀚海的第二次转型,不如说是第二次“创业”。好在,瀚海在海外“创业”成果颇丰,目前瀚海已在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先后建立了美国硅谷中关村瀚海科技园、淄博瀚海硅谷生命科学园、瀚海QB3生物医药孵化器、淄博瀚海慕尼黑科技园、瀚海加拿大科技园区、洛杉矶文化创意产业园、中美企业创新中心(波士顿)7个园区。这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瀚海的海外孵化品牌成功建立起来。

“国外孵化+国内加速”

的创新模式

王汉光深谙产业园区的玩法,“做园区一定不能着急,瀚海这么多年,最有价值的是瀚海这个品牌。未来的科技园区、开发区眼光一定要远,格局一定要高,这次我们和温哥华合作,就是选择了国家级的园区。”瀚海在多年的发展中,手里渐渐掌握了选择权,并且瀚海的海外建园多采取了“强强联合”的战略,这意味着,瀚海已经拥有了独特的竞争力。

按照王汉光的想法,海外拥有较高的技术,国内有广阔的市场,资本一进入,这恰好满足了产业园区共赢的三要素,形成国外孵化,国内加速的创新创业模式。

在采访中,王汉光不止一次地强调,“企业一定要抱团取暖,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一个企业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淄博瀚海慕尼黑科技园便是这一模式的试水项目,淄博瀚海慕尼黑科技园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下转T03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