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1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1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5年7月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彩礼嫁女儿
是国企决策者的无奈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丁是钉

看彩礼嫁女儿是国企决策者的无奈

如果你有一个女儿,是选择嫁给一个彩礼更多但年已垂暮的财主,还是嫁给一个彩礼很少但却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呢?

别以为这个问题很无聊,这可能正是国企决策者所面临的两难选择。因为决策者一旦选择把企业的股份转让给出价低的人,就有可能担上贱卖国有资产的罪名。毕竟,现实的彩礼大家是都可以看到的,而对于青年人未来的前途却有不同的判断,并且也会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没有人可以保证青年人不会遭遇不测或命运不济,也没人可以保证他会永不变心。

和民企不同,国企决策者嫁出的是别人的女儿,而民企决策者嫁出的是自己的女儿。一旦婚姻不尽如人意,人们也愿意相信民企嫁自己女儿的出发点是善意的。而因为是嫁了别人的女儿,国企决策者的意图可能受到猜疑,并由此受到非议和责难。从资产关系上讲,民企的老板像是亲爹,国企决策者更像是后爹。在很多事情上,亲爹是理直气壮,而后爹则是要左右为难的。

如果执意将女儿嫁给一个“穷小子”,那也只有等到“穷小子”哪天能够逆袭,变成高富帅,后爹的苦心才能够被理解。这其中万一有个闪失,那就是后爹的错。

所以,国企原来的改制重组,大多瞄准两类“婆家”。一类是“同族权贵”,也就是央企。本来就是一个大家族,肥水没流外人田。后爹们落了个省心省力。这就像英国历史上的贵族们一样,为了不让昂贵的嫁妆成了别人家的财富,尽可能是家族通婚,宁可让侄女嫁给叔叔。另一类是攀枝“豪门”,也就是世界500强。如果能和世界500强联姻,不但后爹们脸上有光,就连当地政府都会出面捧场,等于为地方争了面子,成了大家共同的荣耀。当然,如果是国企间的重组,就相当于门当户对,大家心理上、情感上也都容易通得过。至于以后的日子过得好赖,就不干后爹们什么事了。

最难的选择,就是要嫁给民企。原本后爹们就不大瞧得上民企,觉得人家出身不好,不够“根红苗正”。可现在中央说话了,民企的腰杆也比原来硬气不少,更重要的是,的确出现了很多民企变身高富帅的例子,也让国企们看得眼红。

和民企联姻既是时髦,也是大势所趋。选择这样一门亲事,后爹们既是心有所动,也是迫不得已。

最让后爹们犯愁的则是姑娘们身份的衡量。高估了身价,没人买账,那就会一辈子待字闺中,耽误了姑娘的终身大事。低估了,会让别人占了便宜不说,弄不好还会触碰“国有资产流失”的红线。对脸蛋、对身材,更是各有各的喜好,自不必说,有的婆家还关心有没有专长,会不会女红,将来能不能持家过日子。因为娶到家里要传宗接代,所以,光好看还不行,还要有生育能力。尽管以后能不能生娃,生男生女,没有仪器可以鉴别,但每个婆家都会相信自己的眼力和运气。可气的是,有些男主根本没有“白头到老”的打算,只是贪图姑娘的嫁妆,或者是想借娘家的身份、地位和名声,给自己脸上贴金,然后去忽悠别人的钱财。

总之,对于女儿,总是自己都看得金贵,而婆家们却总是挑三拣四。登门求婚的不少,但往往是喜欢谈恋爱的多,真到谈婚论嫁那一步的,却少之又少。这就让后爹们少了一份底气。

在一大堆求婚者里挑出个如意女婿,不但是技术活,更考验的是后爹们的眼力。先是要把男方的简历翻个遍,什么资产负债表,工资收入表,都要逐个看明白。就算你有本事把男方的家底都弄清楚,但还是有些事颇费思量。比如,其收入年年增加,但是不是已经增长到极限,再也没有增长空间了呢?抑或是其收入从来没有长过,但却积累了很多客户、人脉,而且还有一些刚刚练就的绝招没有用,将来有希望会爆发性增长呢?

有的后爹愿意一项不漏地把这些弄明白,但是一旦看走眼,或者有个自己没有预见到的变故,就会有说不清的干系。例如,是不是拿了婆家的好处,诸如此类。逼得后爹们只好是看彩礼定姻亲,毕竟,真金白银是最容易数得清楚的。

后爹的尴尬角色,是造成国企管理者决策困境的重要原因。2014年以来,国家审计署对14家央企审计发现,抽查的474项重大经营决策事项中,有15%存在未按规定程序决策、不符合产业政策、前期调查不充分等问题。由于央企重大决策环节存在的问题,审计发现造成损失浪费16.42亿元,形成亏损或资产闲置354.45亿元。而实质上,这只是明显的决策失误,而隐性的决策失误显然会更多。

那些有责任感的后爹,会像亲爹一样负责,甚至会比亲爹更尽心。但有谁会把他们当成亲爹看待呢?给女儿找婆家只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女儿成长过程中两难的选择、操心的事情多着呢。是给外人一个说得过去的表现,还是真花心思给女儿一个更有价值的未来,不但是对后爹们的考验,更要看如何选择出有眼光、有责任的后爹,还要看社会如何评价后爹。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