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物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物流
 

2015年7月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车市场上演百亿级资本对抗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宋笛

专车市场上演百亿级资本对抗赛

打车软件像一只钢铁巨兽般奔驰在互联网的光纤和每个城市的街道上,支撑着这只巨兽的动力正是数十亿计的资本,而现在这只巨兽的新一轮奔驰,正在酝酿之中。

在Uber宣布将在国内市场投入11亿美元后,滴滴快的也宣布新的一轮融资即将完成,而这次的融资金额很有可能达到20亿美元。

仅此两家公司,未来将在国内专车、打车市场的投入就将超过百亿元人民币,资本将以何种形式投入市场尚未可知,可知的是,市场的竞争将会呈现新的态势。

滴滴超15亿美元融资

对抗Uber11亿美元投入

遭遇到Uber的狙击后,合并了的滴滴快的开始了新一轮的融资计划,目前此轮融资已经完成,只待发布时机。

滴滴CEO程维在一封致股东的信上表示,“公司之前宣布将面向全球投资者融资约15亿美元,以推动下一阶段的发展。在5天时间里,此轮融资就获得了超额认购。”

业界盛传这一融资金额的实际数字是20亿美元,对于这一数据,记者向滴滴相关人士求证,得到了侧面的确认。

在此次融资背后的,则是Uber对于整个专车市场原有竞争均势的破坏———在2015年,Uber突然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投入,不仅宣布要在国内市场投入11亿美元的资金,同时在市场占有率和日单量上都有显著提升。

支撑着Uber在国内市场如此大动作的原动力也正来自于资本市场的不断补充,据外媒相关消息报道,Uber接近获得20亿美元的银行信用额度,同时还在寻求1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

在资本的投入以外,Uber正在改善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并使公司的运营更加“合法化”,此前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愿意与中国政府进行合作,而近日其又表示,Uber将在国内成立公司,已摆脱此前广州分公司因为没有“相关注册手续”而面临的政策困境。

神州高调入局

易到低调“中枪”

滴滴快的和Uber的全面战争正在一触即发之际,神州专车也不甘寂寞地冲出重围,企图撬动专车市场原有格局。

在和Uber打了一个颇受争议然而却十分有效的公关战之后———在“beatu”海报发布后,神州专车的百度搜索量迅速上升,软件下载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神州专车又获得了来自神州租车和君联资本2.5亿美元的投资。

投资完成后,神州租车将获得神州专车主体运营公司优车科技10%的股份。同时,神州租车还在公告中表示:“公司通过与优车科技最近的业务合作已取得大量长期稳定收入以及较高的车队利用率和利润率。”

作为行业目前的第三把交椅,易到用车在如此的竞争格局下也难以“安静”的做一个专车公司。

这个颇具“文艺”气息的公司———在今年4月份,易到曾与北京知名书店单向空间举办过一次“单读车”的活动———在近日突然被传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随后易到就在自己的官方微博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易到地震”传闻的申明》,表示传闻消息不实,在辟谣之余,也表示易到近日正在进行升级海外事业部、成立商业变现部门、划分全国区域、下沉渠道等众多调整。

补贴大战业界兴趣不高

收购或成下一步趋势

资本源源不断地进入,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十分的明显,“钱有了,这些钱将怎么花呢”?

按照以往的打车软件逻辑而言,掀起新的补贴大战是可能性比较大的选择。然而从记者采访的情况而言,似乎并不是几大专车公司的最优选择。

在目前的专车软件中,Uber的补贴力度最高,而伴随着补贴而起的是刷单问题,在目前的Uber补贴中,这一情况已经较为严重,在淘宝上出现了大量用于刷单的优步账号工具。程维近日也表示过高的补贴对市场发展不利,将导致欺诈活动的盛行。

同样对补贴大战不感兴趣的还有神州专车和易到用车。

神州专车副总裁龙杰回答《中国企业报》记者有关于“神州会否参与到可能出现的补贴大战中”时表示道:“我们就顾自己跑快一点。”

而易到用车副总裁于瑞卓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则用了“当然不会”四个字。“目前的补贴大战已经出现了。易到用了半年的实践证明了专车是可以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补贴对我们影响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同时,在于瑞卓看来,未来专车市场也是要回归正常的,而易到则是在市场尚未步入正轨时提前走向“正常”而已。

在补贴以外,收购也有可能成为专车市场资金未来的趋向目标之一。

在近日,神州和滴滴都分别表示已经有确定的收购意向,而Uber此轮1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也与此前为扩充业务进行的融资不同,此轮融资为策略性融资,将主要用于与其他公司进行合作和对相关业务的收购。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